付菲娅

“我希望这些图像是无法言说、不被解释、不被概念化的,只能观者面对图像本身得到一种直观体验。因为这组作品来源于自然以及对崇高的体验,通过简化与抽象的手段,探索表面之下事物的真实以及隐藏的法则。——陈萧伊

陈萧伊,1992生于中国四川,目前工作生活往返于英国与成都之间。2013年毕业于利兹都会大学(利兹贝克特大学)新闻摄影学士,2014年获得伦敦传媒学院摄影硕士学位,并获得伦敦传媒学院/Photofusion奖。作品曾参与国际展览并出版,2014英国Photofusion Prize/LCC获奖出版物,作品《KOAN》入围2014三影堂摄影奖题名。

陈萧伊的作品受西方抽象艺术和东方哲学的双重影响,着眼于自然,颇具个人的东方审美情怀。对于她,摄影是将个人思想上升至探究哲学的工具。近期的作品以摄影与版画的结合为主,这种形式通过简化与抽象化的过程,发掘事物表面之下的隐藏法则,旨在让人们在开始将图像符号化分析与理解之前,唤起精神上的共鸣与直觉意识。

对话陈萧伊:

1、你高中毕业就前往英国学习新闻摄影,这段学习经历对你的摄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英国的这几年应该是我自身成长与变化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背井离乡的生活,很容易就把自己放在一个隔离的状态里。大学的时候居住在利兹,英国的小镇大多冷清寂寥,我又不喜交际,平日里连人影也见不到。但也习惯,乐于跟自己相处,对日常和自身产生了很多思考。

那时候的状态对我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得以进入生活与沉默的本质中,像一颗石头慢慢往深海里下沉,感觉特别好。后来去了伦敦,热闹许多,但我还是喜欢静默,所以我的照片也如我。还有朋友曾戏谑说,我的作品暴露了中年男子的心态,会误以为这些照片是中年男子所拍摄的。”

2、《Koan》系列作品入围2014三影堂摄影大赛,这组作品都是一些无意识的画面,但又充满了理性的思考,想表达的是什幺?

“Koan最初是在我写论文时研究到的概念,来源于禅宗。这个词意味着打坐沉思,以简单不合逻辑的问题使思想脱离理性范畴。本身的意思无法被翻译,正好与我作品相通。因为我希望这些图像是无法言说、不被解释、不被概念化的,只能观者面对图像本身得到一种直观体验。因为这组作品来源于自然以及对崇高的体验,通过简化与抽象的手段,探索表面之下事物的真实以及隐藏的法则。

整个系列的图像是比较抽象的,即便是具象的图像,其实是含有抽象概念的具化。因为我希望图像能超越符号化的解读,并不是完全是承载被摄物主体的意义,而是自身变为了主体。当理性并未识别这个对象,也未将其符号化,这时候希望凝视抽象平面体验到精神启示,将图像本身变成冥想的对象以及超验状态的载体。刚开始这个系列的时候,我去了冰岛,面对着茫茫冰川产生了无以言表的情感。这种自然力量的无限大超出了我的认知,无法言说,当下对于生命的奥秘及存在的本质产生了很多疑问。

因此我想将这种崇高的体验保留下来,借助于抽象的图像去探索是否能由此激起精神性的体验,因为图像中拥有的隐喻性的力量来源于自然。最后对我来说,已经不需要用宗教或者哲学来做关联,同为形而上的探索,这场实践最终又回到了存在的本质这个点上,由我自身成为媒介,而体验本身会由观者延续。

3、在摄影之路上哪位摄影师对你启发最大?

“很难单一地去说。不过最早期给我震动很大的是看了Sally Mann 的《Deep South》,我一直记得她影像当中那股可以穿越生死与时间的力量,以及那张有着一道深刻疤痕的树木的照片。这个系列并非是她最有名的,但对我影响挺大,一直深深感动。我喜欢像她一样远离人群居住在山野里的人们,比如日本摄影师山本昌男,他将东方的神秘、自然之美与诗意在照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美国那批载入史册的摄影大师们,像Minor White、Harry Callaham……我喜欢的摄影师很多,与好的照片产生共鸣是非常愉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