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满沾

记石英表机心联合设计

文 / 陈满沾

1988年全国生产了400万只联合设计石英表约占石英电子表总产量的一半。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钟表工业处于“机转电”的重要阶段,我国钟表工业面临为适应国际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大转机,全行业开始着手大规模技术改造。

项目立项

根据世界手表石英化的发展方向及我国钟表工业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1984年初,由原轻工业部主管钟表、自行车的一轻局下文提出组织全国石英表机心联合设计试制工作,受到了许多手表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支持与响应。同时,该项目也受到了部科技局和国家经委的高度重视,同年以“石英电子表机心联合设计”列入国家新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轻工业钟表研究所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在部一轻局张遐龄、部科技局潘炳尧两位局长与钟表处吉勤之、高振华两位处长的领导与关怀下,于1984年2月迅速组成了石英表机心联合设计组。除我所以外,参加的有:北京钟表公司、苏州钟表公司、沈阳手表厂、红旗手表厂(后改为蝴蝶手表厂),杭州手表厂、重庆钟表公司、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九个单位。为了便于加强领导及协调试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成员有:部钟表处高振华副处长、北京钟表公司苗红波、孙忠、沈中林及我五人。苗总任领导小组组长,我兼任设计组组长。

开展工作

各厂选派的人员都是单位里的技术骨干,他们都具有较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设计组首先认真学习和领会部领导提出的设计要求、设计目标和工作任务,讨论确定了设计原则、工作内容以及设计、试制计划、进度安排等。

集中前,许多设计组成员都在厂内或本地区作了广泛的调研、搜集并征求意见。集中后,我们又进行几十只国内外样机的对比分析,对机心的总体方案反复构思和讨论,分组排列出许多不同的结构方案,然后,再次反复讨论比较,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完善,最后优选出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能好、便于造型变化,既符合国情又带有创新的偏二轮三轮传出式方案。

设计组成员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全部完成了直径25.6(D1系列)基础机心、附加日历、双历机构机心;直径19.4(D2系列)基础机心、附加日历、双历机构机心;6×8(D3系列)基础机心、附加日历机构与两针机心等9种机心系列的完整图纸。

为了使全国手表厂早日实现石英化,设计出高水平的图纸,大家克服了各种困难。在当时,国内尚未普及电脑设计和复印机,设计人员依靠图板、丁字尺、铅笔、鸭嘴笔等简单工具进行手工制图、描图、其完成的工作量和设计速度可想而知。许多人都说,这在哪一个厂里都不可能做到。为了使设计图纸准确无误,每一张图纸、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坐标点,都经过一道道反复地计算、校对、审核,保证了样机试制、批量试生产的顺利进行。

样机试制,有6个厂参加,大家分工协作,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便按期完成了8种机心的全部试制与组装任务;批量试生产,有7个厂参加,也仅用一年左右时间,便胜利完成6种机心,一万多只成表的批量考核,并完成了两次图纸修改及全面工艺、标准化审查,为石英表联合设计机心的产品鉴定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项目成果

1989年6月30日,石英表机心联合设计项目通过了轻工业部的技术鉴定。与会的专家、教授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取得的成果与水平,一致认为该项目首次在国内完成了指针式石英手表机心系列产品设计,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中国心”,填补了国内与发达国家在石英表产品水平方面的差距,带动了我国钟表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工艺水平的提高。在新材料应用、高精度模具、小孔加工、小模数齿轮的设计加工及薄型、短而细零件加工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

石英表机心联合设计项目完成以后,在行业中迅速得到了推广,全国有16家手表厂竞相投产,其中国内最大的生产厂上海手表厂于1987年生产了10万只联合设计石英表,第二年便扩大到101万只。1988年全国生产了400万只联合设计石英表,约占石英电子表总产量的一半。此外,其他手表厂在新设计的石英表机心中吸收了联合设计机心的步进电机和轮系齿形。因此,专家评价说,该项目是继十几年前机械手表统一机心设计之后,对钟表工业发展又一项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新产品开发,加速了我国手表石英化的进程,该项目于1989年评审为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文本选自《跋涉进取 铸造辉煌——中国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所庆纪念刊

作者:陈满沾轻工业钟表研究所原副所长,高级工程师。1963年由天津大学毕业来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曾任产品室主任、副所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