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

近日一些以权威身份“打包票”推销治疗多种不同疾病药品的“老专家们”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其实,类似广告在电视中并不少见。这样变着头衔、换着主治领域在几个台窜的“老专家”“神医”还有几位最近也被挖掘了出来。在这些满天飞的医药广告中,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仍盲听盲信,积极购买所谓的“神药”,结果花钱上当,身体还吃了亏。本期“记者观察”就让我们为您撕开这些“神医”的画皮!

被揭底的“百变神医”

最近,有一个神奇的老太太红了。

她被誉为“中国最忙碌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在多个电视台中经常出镜,表演自然生动,常与角色融为一体,令人分不清楚真假。更重要的是,她撬动的产值相当巨大,“商业价值”非常高。

这位老“艺术家”,就是“百变神医”刘洪滨(“斌”有时写作“滨”)了。

刘洪滨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口齿伶俐,表情诚恳。有意思的是,数年间,这位“神医”频频亮相各大卫视,推销各种“神药”。她时而号称苗医传人,时而变身蒙医传人,且身兼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分会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等数职,偶尔还会客串一下北大专家和医院退休老院长。节目中她语出惊人,一脸权威,“打包票”号称包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症……

“百变神医”刘洪滨的演技着实不错。不过,其节目中推销的产品却留下了一长串的不良记录。刘洪滨参与推广的“药王风痛方”已经被认定为假药。还有其在某卫视出演的“健康访谈”,记者看到,刘洪滨在节目中被称为苗医鲜药穴位吃药拔痰定喘绝技传承人。在节目中,她不仅分析视频短片中患者的病情,还现场给以为需要吸氧的患者“诊疗”,告诉患者“从今往后再也不用吃药,不用打针,我用苗鲜咳喘方给您的前胸后背敷上苗族鲜药,马上见效。”但经调查发现,该药在网上差评连连,不少使用者都表示,用了完全没有效果,有些使用者还称,药品造成了皮肤过敏。事实上,刘洪滨所涉的虚假药品广告曾多次被查。

除了推销的药品和保健品不靠谱,这位“老专家”的身份也纯属“忽悠”。此事件被曝光后,北京市卫计委很快就表示,所谓的“神药专家”刘洪滨(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已查实无此人;在北京注册的执业药师系统中,也没有名为刘洪滨(刘洪斌)的人;在国家卫计委网站执业医师查询系统中,节目中涉及的所有医疗机构均查不到名为“刘洪滨(斌)”的医生。而她曾在不同节目声称过的北京大学、吉林省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所机构也均表示:查无此人。紧接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公开表示,“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未在中医医疗机构任职,也不是所宣称的“苗医传人”,相关中医药社会团体中也不存在广告中提到的“中华中医协会”。

如此看来,刘洪滨既无医师资格,又无任职机构,也非“苗医传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无产品”。

“大忽悠”为啥爱傍中医

事实上,“刘洪斌”这样的“百变神医”并非孤例。继“刘洪斌”之后,又有三位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屏“养生节目”中的“老专家”被揭露出来。这三位“神医”也如“刘洪斌”一样,要幺名字时有变化,要幺推销的产品五花八门。

和刘洪滨一样,李炽明也在不同的电视台换头衔、换身份。推销纳豆细胞再生疗法时,他是创始人、中医药科研委员会委员;“一子三叶茶”减肥药里,他是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从医40年,擅长消脂瘦身。值得注意的是,李炽明在《奇方健康说》讲“如何减去大肚子”的台词,被网友发现和吉林卫视《名医药铺》“心脑血管专家赵薇教授”说法雷同。1天时间,该广告在东部某地方台播放8次。2014年6月,其背书代言的“一子三叶茶”,被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严重违法广告”。

另一位“神医”王志金的名字多变。卖安第斯玛咖片,他是王志金。卖冠心病类药物时,又变成“王志今”,在多个广告专题片里,其“百病不缠身”的口号数次出现。他曾站台的“九千堂化糖老方”,称能治疗心脑疾病和肝肾功能,但批准文号与另一款药“降糖胶囊”相撞。最终该产品因涉违法广告,被株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

“神医”高振宗的“背景”很多,他曾被挂“京城名医”“祖传十二代补肾神人”等多个名号。他的诊断范围涵盖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脾病、肝病、男性病等多种疾病。南都记者检索发现,他代言的“明目二十五味丸”,分别于2010年~2013年被广州工商局和河北省药监局查处,广告类别为药品,原因是宣传不实误导消费者。两次被查处的药品生产商均指向内蒙古库伦蒙药厂。

数年间,这些“神医”以权威身份“打包票”来吹嘘疗效。那幺,这些“大忽悠”为啥如此爱傍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位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疾病对于现代医学还是无解方程式,但中医药在治疗疑难重症时往往有奇效,看中医便成为不少人治疗疾病最后的机会。这些所谓的老专家打着中医的旗号,利用老百姓有病乱投医的心理,骗术就轻易得逞。

信科学,别信演技

众所周知,我国高度重视对虚假医药广告的整治,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医药法》也将中医传承过程中涉嫌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纳入法规,打击虚假医药广告的法律依据已然明了。

不过,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当下,“百变神医”的违法事实显而易见,其背后的利益链条也逐渐浮出水面。对此,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权有责,失责问责,成为了解决此次“事件”的关键且有效之举。只有真正做到让法律硬起来、让监管动起来,让虚假广告这条黑色链条上的所有得益者都“失意”,才能彻底褪去医疗药品的虚假“外衣”,更好地守护民众健康。

那幺,现实生活中,面对满天飞的医药广告,老百姓应该注意些什幺?专家提醒,一些违法药品广告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无非是利用各种手段吹嘘疗效,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将自己包装为神医……老百姓在通过电视、广播等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防范意识。一定要相信科学,别信演技。

1.违法广告往往宣称“可根治”“康复停药”“不复发”等内容,所宣传的药品对病症似乎有攻无不克的“能力”。

2.明明只是保健食品或治疗老年体弱的药品,却恨不得宣称对高血压、前列腺、高血糖等病症统统有效,一剂下去,所有病灶都能迎刃而解。

3.虚假广告还会以权威“老专家”“祖传秘方”等字眼吸引消费者眼球。

4.每则医药广告应有正式广告批准文号(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查到),批准文号里会注明药品或保健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以及注册证号。

5.不要过分迷信“祖传秘方”“神药”等的治疗功能,尤其是保健品对疾病无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物。

6.不要轻信免费赠送、无效退款等所谓专家的绝对化虚假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