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1.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临床特征为高血糖,是一种代谢紊乱病症,与机体胰岛素息息相关,而胰岛素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在机体胰岛素合成或者胰岛功能出现障碍时,会使得机体升高的血糖浓度无法降低,从而使得糖尿病患者并发尿糖或者高血糖症状。

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此,必须根据患者机体情况、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予以治疗。临床将原发性糖尿病分成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患者是因为破坏了机体胰岛β细胞使得机体匮乏胰岛素,细胞无法有效利用糖分,引发高血糖;该类型多发于青年群体,其中以儿童和少年居多,有酮症倾向。2型诱发因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由于胰岛素发挥的效果低下使得机体胰岛素匮乏,该类型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以肥胖、超重患者居多,有家族性发病倾向。

根据相关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引发糖尿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家族遗传、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阻碍机体调节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使得糖尿病病发。临床表现为口干、多尿、易饿、消瘦、乏力等症状。

如果高血糖长时间存在于机体中,不仅会使机体产生不适的症状,还会引发多个器官损伤,诱发严重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白内障、脑血栓、冠心病、视网膜黄斑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预防糖尿病、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预防糖尿病

由上述内容可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便会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害生命健康。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攀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治糖尿病的意识也不断增强,预防糖尿病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重点内容。

糖尿病临床诊断依据为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要想有效预防糖尿病,必须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其中包含糖尿病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病症分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护理方法等内容。同时告知大众,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以及肥胖群体,定期进行体检工作,注重血糖监测,定期筛查,可在家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达到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的目的。

针对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为高发群体中,大多数患者都存在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习惯,如糖类食物、零食等。因此,必须控制饮食,保持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高热量食物,多食用果蔬杂粮,与此同时,合理控制体重,避免引发疾病。

3.糖尿病的护理

3.1 饮食护理 严格遵循护理人员提供的糖尿病饮食方案进餐,以此控制疾病、预防疾病。严格控制患者食物中盐分、糖分的摄入,三餐相对定时、定量为原则;根据患者病症情况调整饮食,控制一日三餐进食的热量,加强纤维食品的进食,然后根据个人喜好整合饮食方案。

饮食控制目的在于维持和保持体重,对于肥胖患者,需要适量的将靶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避免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有效发挥,导致血糖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在理想体重的标准上或者低于理想体重的标准下维持患者机体充分的能量。

饮食期间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食用,避免引发心血管疾病。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必要性、重要性,避免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病症加重。由于患者会出现强烈的饥饿感,有效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在血糖值稳定后,饥饿感也会得以改善,对此可以改变降糖药和胰岛素的用量,同时增加粗粮的进食,增强饱腹感。而且,必须促使患者家属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3.2 药物护理 在服用降糖药的过程中,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改变剂量。同时指导患者观察药效,以及预防不良反应。观察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来评价药物疗效,磺脲类药物口服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护理:其中包括皮下脂肪增生或者萎缩、胰岛素过敏、低血糖等。1型患者常发低血糖,发生不良反应时容易出现饥饿、头昏、多汗、心悸等症状,严重的引发昏迷。针对出现上述症状,患者需及时进行血糖监测,根据病情让患者食用糖类食物或者采用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胰岛素过敏表现为寻麻疹、局部瘙痒等症状,对此,可以改变注射位置调节不良反应。

3.3 运动护理 糖尿病患者坚持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身体恢复,尤其是针对IR患者。规律的运动能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从而控制体重,改善机体代谢情况,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适度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性的过量运动,餐后1h以后再运动,一次30min左右,3~5次/周。运动过程以自身能耐受为主,适度运动。同时,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科学合理的调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量,逐渐增加强度。对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指导家属陪伴左右,从而防止意外发生;而且,在此期间必须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果患者病症情况较为特殊,则按实际情况避免运动。

3.4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病,治疗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躁,才能够有效发挥治疗的效果。大多数患者都会存在压力、焦虑、压抑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不良心理持续存在,会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对此,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可以指导患者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和消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情绪;加强家属与患者沟通,促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应对疾病,积极治疗,提高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及家属掌握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促进病症治疗和恢复,同时预防疾病发生和复发。

3.5 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强化口腔护理,避免引发口腔感染;在自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时,指导患者保持身体清洁,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