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石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竹 618200)

肝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别,是肝脏的恶性病变即恶性肿瘤。其患有肝癌的患者在诊治的过程中采取影像学的方法进行介入性治疗,是诊治小结节的病灶的重要步骤。而中晚期肝癌在治疗时,受到病灶大小的影响、供血血管的影响等,术后病灶复发率较高。可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多角度观察病灶的结构、位置、取病变部位的组织做病理等。本次研究中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因患肝癌于本院住院并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血管造影介入性治疗的患者共计82例。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配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 1 人,年龄在2 6-6 5 岁,平均年龄为(45.5±19.5)。观察组41人,年龄在27-66岁,平均年龄为(46.5±19.5)。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无差异性无统计学生的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的检查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组运用的检查方法是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MSCTA)技术。

1.2.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是运用PHILIPS FD 20/20数字血管造影机进行检查患者的患病情况,此造影机的检查机制是:运用Seldinger技术对右侧部位的股动脉进行穿刺,使之进入动脉鞘。然后,把5FRH型造影导管插入到动脉鞘,在选项中选择腹腔干动脉项目、肝固有动脉项目、寄生动脉项目,使之产生造影,最后形成影像片。

1.2.2 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MSCTA)技术

运用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MSCTA)技术进行检查,其检查机制是:运用GE64层螺旋式CT仪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扫描工作,在扫描时需要对设备的参数进行设定,其参数为管电压一项需要达到120kV,管电流则是要达到260-320mA,层的厚度需要设置在5mm,间隔需要设置为5mm,重建数值为1.2 5mm。在扫描时,工作人员需要让患者采取屏气的模式,需要一次性在患者屏气过程中完成CT平扫的检查工作。然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非离子型注射肘静脉的工作,需要运用高压注射的方式,其配置的对比剂数量为100ml,浓度需要达到300msI/Ira,注射的速度需要达到3.5-4.2ml/s,再利用机器对造影剂进行配置实现跟踪技术。准备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扫描时相:先平扫,再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的扫描工作。

对患者进行的扫描工作完成后,需把原始数据传入至图像处理站中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有三种:容积重建处理、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通过三种处理方式得到三种数据,实现肝动脉处、肝门静脉处、肝静脉处、肝癌寄生动脉的图像呈现。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将选用SPSS21.0版本的软件统计数据并做出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将选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1例肝癌患者通过MSCTA的扫描检查发现,动脉处能够呈现不同程度的肿瘤染色现象,在肿瘤的内部均具有均匀性或者是不均匀性的密度加高的影像内容,呈现团块状。5例患者患有肝动脉门静脉瘘症状,部分患者可见静脉癌栓,通过检查发生肝动脉变异的患者高达16例,变异率占39%,肝癌寄生动脉12例。与对照组运用的DSA检查比较发现,DSA检查发生肝动脉变异的患者为14例,未检查出2例。

表1 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与DSA比较

3.讨论

肝脏拥有的解剖结构拥有复杂的特点,而且肝脏内的血管和胆管发生解剖变异是常见的现象。如果患者在肝癌治疗以后又再次复发,其治疗的难度更高。根据此因素,在介入治疗之前,对肝癌的供血情况进行掌握,再定制手术方案以及在治疗中选择所需要的插管模式,对于肝癌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掌握的肝癌供血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避免发生血管和胆管误伤的问题,肿瘤血管发生漏检和误栓的问题,使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运用MSCTA作为检查手段,通过实践得知,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肝癌的血管,形成直观化的三给空间结构。在肝癌寄生动脉检测中,传统的DSA检查模式有2例并未检测出。从此可以看出,MSCTA的检测准确率具更加准确的特点。运用MSCTA还可以达到肿瘤血管增粗现象的清晰显示,局部血流产生的异常加大现象被有效检测出。通过实践得知,MSCTA在检测时与DSA检测手段相比较,具有创作小的优势,患者对于MSCTA拥有的这一性能非常满意。但是通过查阅文献得知,MSCTA拥有的缺陷是复发率较高。

综上所述,CT设备的不断发展,MSCTA检测技术也会更好的向前发展,对介入肝癌治疗拥有的指导意义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