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育圣

(酒泉仁和医院 甘肃酒泉 735000)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属于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见的病症,不过其致病因素具备多样性、复杂性,大部分病因可归结为血液循环系统遭受大量细菌入侵[1]。临床上通常将手术诊治方式作为其首要治疗手段。本次研究将着重探讨对比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诊治过程中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实施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救治操作的46 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将阑尾切除术作为主要诊治方式。对其作随机分组处理,即参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例数均为23 例。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12:11,年龄23~29 岁,平均(27.32±2.19)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为 13:10,年龄 22-29 岁,平均(26.37±3.28)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手术操作中应现对患者作麻醉处理,选择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处定位为腹部麦氏点,并将长度保持在4~6cm 范围内,随后分离腹外斜肌及腹横肌,切开并固定腹膜,对腹膜切口实施对应保护措施,待阑尾切除位置确定口开始切除操作,切除完成后患者若未发生异常状况则缝合切口。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前需对患者作麻醉处理,选择方式为全麻,手术切口位置为脐上部位,长度保持在1cm,随后创建人工气腹,保持气腹压不低于1.5kPa,且不高于2.0kPa,借助腹腔镜进行病灶观察[2]。随后将切口定位于脐旁位置,对患者阑尾附近粘连组织及腹腔积液作清理操作,切除阑尾,缝合切口,最后清理阑尾残端,若患者未发生脏器受损情形,则可清除气腹,将腹腔切口作缝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存在情况。并发症包含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脓肿残留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相对数描述,X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2 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存在率明显低出13.04%(P<0.05)。如表1 所示。

?

3 讨论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急腹症,发病相对急促,病症发展相对较快,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极易耽误最佳诊治时间,致使病症趋于严重化[3]。开腹阑尾切除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病灶的有效切除,不过其带给患者的术后创伤常常让患者难以忍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同时术后极大可能性伴随多种并发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学科交叉性不断增强,医疗系统的科技含量得以显着提升,越来越多新型医疗技术应运而生,腹腔镜便是其中一类,且已通过临床测试并获得广泛运用。由于腹腔镜手术方式具备有效减小患者的术后创伤状况、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相较于常规手术得到明显缩短、削弱术后并发症存在的可能性等优势,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首选[4]。在对急性阑尾炎病症患者实施手术处理过程中,借助于腹腔镜,可以实现手术视野的拓宽,以便彻底清理腹腔最低位置处的脓液,预防患者手术后发生脓肿残留现象[5]。在本次研究中,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存在率明显低出13.04%,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大大的缩减了手术处理所需的时间,减少患者切口的暴露时间,这样切口位置出现感染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在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0.9%生理盐水清洗处理,也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情形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在其手术操作中,选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实施救治,临床结局令人满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治结局,削弱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对并发症的减少、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加快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