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玲 成宏耀 赵剑 侯艳玲 孙利红 张建功 张旭

(山西省汾阳医院 山西汾阳 032200)

地方文献是我国历史文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国家图书馆到各省、自治区、市、县图书馆都在紧锣密鼓地挖掘地方文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医院图书馆,收集、整理、挖掘、保护与我院历史相关的地方文献,是责任,也是使命。

1 山西省汾阳医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山西省汾阳医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最初是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医师文阿德(Atwood)在城内西门街开设的西医诊所,后在南水井办起戒烟所,同时开展简单的内外科治疗[1]。1892 年扩建成为公理会汾阳宏济施医院,后经过发展,使其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吕梁境内规模最大的西医院。1931 年的《兴华》周刊上面有这幺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汾阳医院:他的大夫有专门的产科、眼科、小儿科、验秒科。他的设备如,电灯、电话、自来水、汽灯、铁床等,服务部、图书室、阅报室、淋浴室、体育场、花草树木,应有尽有,所有造成今日之第二协和医院[2]。由此可见当时医院的盛况,医院图书室有外文医学图书,涉及内科、外科、儿科、护理等,也有社科类期刊,供医护人员和汾阳医院附设的护士学校师生学习。

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图书馆开始整理、收集与医院历史相关的地方文献资料,记载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有图书、照片、报纸、杂志、胶片、无声电影、各种票据、表格等。还通过口述史料的方式收集部分年代医院历史,然后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院报编辑部、档案室、图书馆先后参与整理《医魂——汾阳医院老照片》《九十年辉煌历程》《名院之魂——山西省汾阳医院文化建设巡礼》《百年华诞汾医之歌——山西省汾阳医院建院一百年纪念》《百年汾医》《汾医璀璨》(全书三册)《山西省汾阳医院院志》修订版第三版等。

2 地方文献为研究我院历史提供大量史实依据

在整理地方文献过程中,我们发现医院早期为山西省防疫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让这段历史更加清晰,我们馆有针对性地对这段历史展开重点调查。并先后到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档案局查找有关地方文献史料,经过分析考证,结合调查情况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2.1 山西省汾阳医院参与山西防疫的历史时间

鼠疫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快、主要以老鼠、跳蚤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20 世纪初至30 年代末,汾阳医院除日常门诊、手术外科,曾多次参与山西省扑灭鼠疫活动,根据查阅相关地方文献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前汾阳医院参与鼠疫防疫共5 次,其中最突出的是1918 年、1928 年和1931 年,对此我们将分别加以说明。

2.2 扑灭鼠疫的具体过程

提到汾阳医院扑灭鼠疫的历史,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万德生(1880-1963 年)。他是美国赴中国医学传教士的先驱者之一,早年毕业于美国卡尔顿大学,后又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公共健康硕士学位。1909 年至1934 年担任山西省汾阳医院院长。

2.2.1 1918 年万德生参与防疫。1918 年1 月5日,鼠疫由归绥入晋,在山西晋北大流行,这次鼠疫影响特别大,当时北洋政府派出美籍医生杨怀德为防疫总顾问,参加防疫的医师中,有许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瑞典的西方医生,他们构成了主要技术力量。这是万德生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扑灭鼠疫,我们查阅了《山西省疫事报告书》,该书是阎锡山在1918 年鼠疫结束后派人编纂的,是对1918 年抗疫过程的一个总结。在书中我们了解到,从1918 年1 月15 日[3]起万德生的行动轨迹就开始出现在疫区,负责自五台县起沿长城西至临县碛口的鼠疫情况[4]。这场战“疫”最后获得了胜利,山西举办庆祝大会并表彰大批防疫出力人员,受表彰名单中大部分都是各国传教士,万德生的出色表现被授予六等嘉禾章医士[5]。这次防疫为万德生以后的防疫之路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2.2.2 1928 年万德生带队防疫。928 年秋,临县鼠疫传染甚速,万德生率领十几名医务人员深入疫区[6]。我们在翻译万德生院长的回忆录里找到了这幺一段文字:“因为我有了这种在瘟疫传染过的乡村和城市工作的经历,所以决定用中文写一本关于控制和监测淋巴腺鼠疫和肺炎性瘟疫的规则。我让一个中国人当合着者,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以使这本书有更多的读者。合着者是个中国官员,对山西西部的瘟疫区十分了解并有很多想法。在瘟疫结束时这本书出版了。”

这段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经过多方查证,最后找到了这本《防疫须知》,这本书当时由万德生院长所着,临县县长赵廷 校对,山西临县防疫会印,和他回忆录里的情况基本吻合,回忆录里所说的中国官员,应该就是当时的临县县长赵廷。万德生将他多次防疫的经验总结在这本书中,特别像现在的宣传册,当时在临县广为流传,人人学习,为有效控制鼠疫流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全书内容包括3 个篇章:鼠疫的来源、鼠疫的传染、鼠疫的防治。鼠疫来源中说道:“鼠疫是一种最厉害的病,数千年前亚洲西部曾有鼠疫,十来年前满洲蒙古发现此症后,竟传入山西北部,伤人不少。”并且强调要官民合力,要求民众配合政府抗疫。鼠疫的传染中强调了鼠疫的类型及临床症状,书中强调“家中发现以上病状,速报官厅或疫处,以便派人指导消毒。”[7]做到人人参与防疫,早发现早治疗。在鼠疫的防治中提到的方法有:注射疫苗、阻断交通、灭鼠、消毒、隔离等。这本书让大家对鼠疫有了正确的认识,弄清楚了鼠疫的来源与传播方式,加之正确的、科学的防治措施,这次鼠疫逐渐被有效控制。在这本防疫须知中,还附有护口具(今口罩)的制造方法等。

2.2.3 1931 年万德生组织防疫。民国20 年(1931年),山西、陕西二省鼠疫流行,当时的南京政府派遣医官在山西临县设立山、陕防疫事务处,汾阳医院院长万德生任主任[8],并令经过各县的有关部门保护,有关各机关协助[9]。万德生院长立即组织防疫队前往,有了前几次防疫的经验,此次防疫万院长组织得力,防控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此次防疫扩大了医院的声誉,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人民为了感谢防疫队的救灾恩德,专门给防疫队赠送了一幅缎制的“万人伞”[10]。

大量的地方文献作为强有力的证明,将我院早期的防疫历史串联了起来,填补了空白,丰富了我院历史文化,并为我院的新院史展览馆建成作出了很大贡献。

鼠疫医疗队准备出发

群众赠送“万人伞”

3 地方文献资源的整理工作

目前,我馆主要收集与我院历史相关的和与医疗卫生发展相关的地方文献,收集到的各种地方文献资料一部分在我院院史馆展出,成为说明当时历史最有力的佐证,另一部分留在图书馆内继续进行挖掘与整理。

3.1 地方文献数字化

这部分地方文献资料作为我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具有完整性、连续性,有一些纸质文献如果保存不当就会有损伤,所以对它们进行数字化转换,不仅便于保护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源,也便于查找阅览。

3.2 系统的整理工作

我馆的地方文献资源种类繁多,迫切需要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整合资源,避免收集重复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也便于管理。

3.3 加强资源共享

这部分地方文献不仅有利于我院历史的挖掘,更涉及当时汾阳地方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乃至对研究当时山西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应当建立专门的地方文献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地实现地方文献的价值。

4 总结

随着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努力提升馆员素质,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也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