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

近日,有旅游博主发布视频称,云南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金沙江大湾观景台附近的214国道旁,已经修筑起高高的围墙。游客只能前往景区修建的观景平台付费观景,而无法在公路旁边欣赏到雪山风光。214国道途经的飞来寺观景平台附近也有类似的情况。

围墙很长,正常情况下肯定看不到围墙内的风景,旁边还立有警示牌,上面写着“此区域禁止放飞无人机”。可以说,为了防止游客“偷窥”,景区做到了从地面到空中的全方位立体式“封锁”。

在此之前,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外建围挡一事也曾引发广泛关注。虽然山西、陕西两地相关部门作出了解释,比如保障安全、畅通交通等,但公众并不领情,质疑其“吃相”难看。而云南德钦县文旅局则坦诚地承认了收费的目的:为扶持村民,当地委托开发公司经营和维护景区,公司则对村民进行“旅游反哺”,定期发放资金。

此处经济条件不好,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也不完善。一方面发展途径有限,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保护自然资源,而“门票经济”则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赚钱之道。但这绝对不能成为在景区国道旁建立围墙的理由。

自然风景及国道并不是独属于当地人所有,而是属于国家和人民,围墙圈地收费缺乏正当性和合理性。发展旅游,既要算眼前账,也要算长远账,“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已经被许多地方证明有效,而当地却还在榨取着“门票”的价值。

收门票究竟能赚多少钱?以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区为例,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门票收入745万元。若是再加上摆渡车、缆车等收费项目,动辄人均上百元,可见门票经济的利润的确不少。

可是还有一组数据显示,临汾市今年五一假期,其A级景区门票收入2320.78万元,带动消费11.8亿元。可见,门票收入看似可观,可相比游客带来的消费,只能占到20%左右的比例。也难怪有网友说:“不做吃喝住行的配套服务,不办特色活动吸引人气,不卖本地特色农产品或文创,反倒看上了收门票这仨瓜俩枣。明明家里有金山,却把金山围起来收门票。”

“围墙挡景”就是“门票经济”的思维。在许多人眼里,沿途的风景也是旅行的收获,相比于景区里的深度游览,这种“惊鸿一瞥”式的公路之旅也有其特殊的魅力,相当于营销中的“试吃试穿”。而围墙挡住了游客的视线,更是损失了公路的旅游价值,因为看不到沿途风景而被“劝退”的游客恐怕要远多于愿意花钱买票的游客。粗暴地把景区围起来,防止游客“偷窥”,恨不得给景区加个盖子,只会让景区名声越来越臭,最终陷入“防得越紧,游客越少”的困境。

在景区建围墙,遮挡的是风景,隔开的却是人心。

旅游经济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在网络发达的自媒体时代,景区应该把重心放在良好口碑带来的二次消费上。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实行免费开放已有20多年,每年接待游客约3000万人次,按照100元一张门票计算,可能会损失30亿元门票。可根据2019年的官方数据,杭州的旅游收入高达4236亿元,不收门票的西湖通过自身影响力辐射周边,至少多增加了一半的收益。

说到底,旅游还是体验为主,让游客玩得舒服了,景区的收益自然也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