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宣传部主任 洪俊岭

2014年五一期间,我国各大媒体报道了一件令人振奋的新闻:广西一位捐献者的心脏经过爱心传递,最后由一架直升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争分夺秒地运送到北京安贞医院。这件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相关的报道也普及了不少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知识。

移植器官的运输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捐献者的器官从离开身体到移植到接受者的身体这段时间,在医学上叫作冷缺血时间。缺血时间越长,器官的质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预后越差,生存率明显降低。例如肾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24小时、肝脏为12小时、肺脏为8~12小时、心脏为6~8小时。人们更加关心这种急人所急的快捷运送模式何时能制度化。

进入新世纪,我国器官移植手术数量逐渐多了起来,甲地获得的器官要运送到乙地进行移植,也渐渐成为常态。因为没有器官运送绿色通道的协调机制,转运过程中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转运时间较长,容易对器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转运问题导致的器官浪费也时有发生。器官运送的速度成为移植数量增加和移植成功率提高的重要瓶颈。深圳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深圳眼科医院在2007年与深圳航空公司共同签署《关于深航运送国际标准化人体捐献角膜和器官协议》,明确规定了深航将无偿运送中华医学会批准的捐献者的角膜和器官。这虽然是一个局部的、地方性的约定,但在全国移植领域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5年“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着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议开通民航转运器官的绿色通道”的议案。陈静瑜举例说,在过去的2014年,全国共有1699名心脑死亡患者选择器官捐献,成功应用了4548个器官;而理论上,每个供体有8个器官可以利用,但因保存、转运等难题,每个供体平均仅有2.5个器官被使用,“许多心、肺器官都浪费了”。

这个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2016年5月6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设立器官转运绿色通道24小时应急电话,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人体捐献器官运输技术规范与标准,公安部门负责保障运送人体捐献器官的救护车优先通行,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便捷快速通过收费公路收费站,民航部门负责保障运送器官的人员优先安检、快速登机,铁路部门负责保障火车站安检快速过检,红十字会负责提供人体器官运输专用标志。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器官转运流程的通畅,将因转运环节对移植质量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今天,所捐献器官的运送,都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作为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连接生命的绿色通道,将会带给更多患者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