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瑞 沈晓晓

小川洋子(1962— )是活跃于日本当代文坛的着名女作家。她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80年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系毕业后在川崎医科大学工作两年,后辞职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成为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

小川洋子的祖父是金光教的师父,父母都是金光教信徒,她的老家位于金光教会的地盘内,祖父母、伯父伯母以及堂兄们都生活在教会中。小川洋子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据她回忆,小时候接触最早的读物是家里储藏室中的《家庭医学大事典》;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特别喜欢阅读橘黄色封皮的《世界少男少女文学全集》。酷爱阅读的她经常去图书室借阅图书,也许是受到《家庭医学大事典》的影响,她从图书室借过塞顿的《动物记》、法布尔的《昆虫记》、动物恐龙图鉴和科学家传记等。高中时期读过的《安妮日记》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阅读范围的不断扩大,川端康成、太宰治、谷崎润一郎等都成为她喜爱的作家。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梦,小川洋子立志要考入大学学习文艺。大学时代,小川洋子住在金光教东京学生宿舍内。18岁那年暑假,她在旧书屋用100日元买了一本金井美惠子的《爱的生活》,立志自己也要写这样的小说,从而更加明确了小说创作的志向。大学期间她经常将自己创作的小说拿给平冈笃赖看并获得好评。

1986年,小川洋子与一名制铁工程师结婚,从此退职在家专心从事小说创作,直至获得芥川文学奖之后,才从一名专职家庭主妇一跃而成为作家。

1988年,小川洋子以处女作《扬羽蝶受伤时》获得海燕新人文学奖,从此登上日本文坛。1991年,又凭借小说《妊娠日历》获得第104届芥川文学奖。2004年,她的《博士的爱情算式》获得第55届读卖文学奖和书店大奖,成为当时的畅销书,销量仅两个月便突破100万册,后来还被翻拍成同名电影,小川洋子因此成为一位人气作家。接下来的几年,小川洋子又屡获奖项,如《米娜的行进》2006年荣获第42届谷崎润一郎文学奖。她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备受欢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国家均有译本,其小说《爱丽丝饭店》《无名指的标本》还被翻拍成电影。自2004年起,小川洋子先后成为太宰治文学奖、芥川文学奖及读卖文学奖的评审委员。

小川洋子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人性的残酷和阴暗面,笔锋堪称冷峻。30岁之后,她的创作风格开始有所转变,特别是当她为了《安妮日记》前往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采访后,感受到了“人类居然可以那幺残酷,同时却又是那幺伟大”,于是不再尖锐地刻画和揭露人性中深藏的恶意,而是以一种“人类是善恶的共存体”的态度去看待他人,并开始创作与记忆主题相关的作品。

小川洋子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种种“病态”。从她的处女作《扬羽蝶受伤时》以及《完美的病房》中都可以读出她对“病态”的关注。她认为世人总是将正常的、健康的状态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而实际上完全满足这一标准的人或事物基本是不存在的,总会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或“过剩”,每个人实则都处于一种“病态”的临界点。前面讲过,小川洋子出身于医学世家,《家庭医学大事典》中的病名记述和文图说明对于一个小女孩儿来说可谓恐怖,但越恐怖越让她感受到其中的某种“魅力”。在她看来,真正恐怖的是这些疾病所潜藏的巨大威胁力量,而人们又不得不面对它们,这才是“人的存在所背负的根本的残酷与丑恶”。所以,在小川洋子的前期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细致的肉体描写和身体障碍者的存在。比如《完美的病房》中受到病魔折磨临近死亡的弟弟形象,《扬羽蝶受伤时》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祖母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形象。在初期创作中,小川洋子对人类的疾病进行了最直接的描摹,后来的作品则对这种所谓“病态”的兴趣和视点予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可以肯定,小川洋子绝不是因为某种恶趣味而对人类的疾病进行“曝光”。在描写人们经受病魔折磨的同时,也描述了他们平实而质朴的生活,这种“质朴”可以说是贯穿其小说世界的、作者价值观的象征。

《妊娠日历》是小川洋子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凭借这部小说,小川洋子成为战后第一位不到30岁就获得芥川奖的女性作家。关于该作的获奖,她这样解释:“我想要在小说中创造出在现实社会或家庭中,人们认为是正常或异常、正确或不正确等价值标准被全部推翻的新的现实。”小说以妹妹“我”的旁观视角,描写了姐姐从妊娠到生产的过程,将妊娠这种只有女性才能够体验的生理现象进行了讲述。对于姐姐的妊娠,“我”的态度显得有些过于冷峻,甚至可以说冷漠无情,而这恰恰是作品获奖的缘由——对姐姐妊娠过程的细致描写不是关键,作为妹妹的“我”对于姐姐的妊娠心怀一种不正常恶意才是聚焦点。比如,“我”从打工的超市里买来美国产的含有毒性防霉剂(会破坏人的染色体)的葡萄柚,做成果酱让姐姐食用;“我”看着怀孕期间食欲大增的姐姐由窈窕淑女变为暴饮暴食的吃货,心里反而有种兴奋;“我”甚至希望姐姐的胎儿畸形……

单看小说的名字,读者或许认为这是一部充满母性温情的作品,因为妊娠对于大多数夫妇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事情,爱护孩子是母亲的天性,但这是基于传统观念的神圣化的母性。而在《妊娠日历》中,不再有因为妊娠而导致的母性泛滥,有的只是对于妊娠的客观冷静的描写以及妹妹的刻薄用心。主人公对于新生命的降生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把女性的妊娠看作是破坏女性美的障碍。这种思想跟第二次女性解放浪潮时期的反母性主义思潮具有一致性。《妊娠日历》迎合了女性主义“拒绝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写作策略,通过对现存一切的悬搁,既摆脱了历史性和故事性,也得以从反映男性需求的“他者话语”中抽身,从而保存女性经验的纯粹性。比如“我”眼中的姐夫只是个无能无聊的男人,姐姐发脾气时,他会战战兢兢地看着姐姐;姐姐心情不安定和崩溃的时候,他神经质地眨着眼,无计可施地抱着姐姐的肩膀,勉强装出一种温柔的表情。《妊娠日历》中虽然没有特别刻意地阐述女性主义思想,但透过对男性柔弱无力形象的刻画,间接地表达了女性是强者的思想。

《无名指的标本》也是一部以“记忆”为主题的小说。女主人公“我”由于在工厂上班时的一场意外被机器削去了左手的无名指,后来“我”找到了一份标本室的工作——这是一间特殊的标本室,只对需要的人开放。小说中共出现了三个委托人:在大火中失去亲人并毁容的少女、失去心爱恋人的美貌妇人以及失去心爱宠物的孤寡老人,他们都试图以制作标本的方式将那些既美好又带给自己痛苦的记忆加以封存。主人公“我”还爱上了标本制作者的弟子丸先生,但却始终得不到对方的爱,最终“我”将自己的无名指做成标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走进丸先生的内心世界,将自己永远封存在他的心里。

《米娜的行进》以日本兵库县芦屋的一座豪宅为舞台,描写了读初一的主人公“我”由于父亲病故,母亲将“我”寄养在她妹妹(阿姨)家的一段回忆。在阿姨家生活的一年里,“我”与比自己年幼的米娜产生了纯真的友情。米娜从小患有哮喘病,身体虚弱,但是病痛的折磨反而使她变得更加坚强,性格更加乐观开朗。“我”被小米娜深深感染,也开始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在与小米娜互帮互助的时光里,我们的友情也日渐深厚,同时芦屋家其他人都给予“我”真诚的爱与呵护,弥补了“我”失去父亲、远离母亲的痛苦,将“我”从无助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使“我”更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博士的爱情算式》(2003)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在踏入文坛15年后,小川洋子的这部作品甫一问世便掀起了小川洋子热和数学热。日本文学评论界对于该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绫目广治称之为“小川洋子前期创作的巅峰之作”。由于作品大受欢迎,最后被拍成了电影。作品中的博士是一位数学教授,他在车祸之后记忆能力受损,记忆停留在出车祸之前;而关于现在的记忆只剩下80分钟的记忆周期,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记忆就会自动清零。但是他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保持了出车祸之前的状态。记忆在反复地生成和消失,而在博士那里唯一不变的是数学和算式。主人公“我”是一位家政公司的女员工,被分配去照顾博士的工作和生活。记忆受损后的博士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解答数学杂志上的悬赏数学题,数学是博士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和桥梁。博士知道“我”有孩子之后让“我”带着孩子来上班,儿子的到来激发了博士身上的父爱,博士对“我”的儿子关爱有加。此后,博士、“我”和儿子三人之间通过数学确立了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虽然我们之间总要经历“重新认识”的过程,但丝毫没有陌生感,这也填补了儿子缺失的父爱。这段爱的记忆让儿子快乐地长大成人,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继续传递着博士的爱;而“我”因为与博士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记忆力丧失和优秀的数学能力,两者看起来像是一种对立关系,但小川洋子很好地掌握了两者的平衡点,从而创造出一个静寂而又纯美的世界。

在《抱着猫咪,与象共舞》(2009)这部作品里,小川洋子将之前作品中的所有要素融于一体,从中可以看到她创作上的全新探索。从《博士的爱情算式》开始,她一改之前堪称冷峻的创作风格,给作品注入了人间温情。《抱着猫咪,与象共舞》同样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以及在寂静氛围中的美丽灵魂。故事的少年主人公出生时因嘴唇畸形而做过手术,他的父母离异后母亲又因脑出血而亡,所以自幼时起孤独和忧伤便构成了他的生活基调。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年与住在一辆废弃公交车上的男教师相识,男教师教少年国际象棋,少年技艺突飞猛进,后在国际象棋界闯出名声。与《博士的爱情算式》不同的是,《抱着猫咪,与象共舞》中的少年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不是消沉面对,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积极行动,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就像小川洋子把数学的不可思议和数学之美注入《博士的爱情算式》,《抱着猫咪,与象共舞》中同样巧妙运用了国际象棋的不可思议和棋谱之美,哀切地描写了一位谜一般的天才少年命运多舛的一生。

关于爱的记忆的描写展现了小川洋子记忆哲学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人只有心里有爱、与爱相伴,才会排除孤独与寂寞,达到心灵的满足,才能积极健康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