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克存

我的母亲是一个爱笑的人。从小到大,我几乎未曾见过她的“苦瓜脸”。母亲不仅自己爱笑,还要求我和她一样,不允许我在长辈面前发脾气,有时我不小心说话提高了嗓门,母亲也会及时提醒。因为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叮嘱我说:“要学会好好说话,你要知道,孝就藏在笑里,笑着面对长辈,这会是你此生最大的功德。”

我的母亲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外公外婆家里极度贫困,没有能力送母亲去学堂。外婆虽然无法教会母亲识字,却教会了母亲微笑,也教会了母亲如何在微笑里传承孝道,并让母亲把这一可贵的家风带到了婆家。她把对全家人的爱,还有对爷爷奶奶的孝,全都藏在了微笑里。

我的爷爷已经病逝,多年前他卧病在床,母亲就是带着笑脸尽孝的。如今,奶奶年逾九十,不幸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她的记忆时有时无、断断续续,除了认识母亲的那张笑脸,见了谁都是陌生人,对我的父亲也一样,见了面就问:“你是谁呀?你住在哪里?我以前怎幺没见过你呢!”直激得父亲妒忌心起,不止一次地对母亲说:“你才称得上是她的女儿!我这个儿子应该是她捡来的。”逗得一大家子人哈哈大笑。

奶奶生病后虽然脑子不大灵光,但却保留了对母亲独一份的记忆。只要有一刻母亲不在视线里,她便会询问身边见到的每一个人。“改云(母亲的小名)去哪里了?你看见改云没?改云啥时候回来?”一直问到母亲再次出现在她的眼前为止。

在家里,奶奶最喜欢向母亲提问。奶奶找拐杖,问母亲:“我的拐棍呢?”母亲说:“在您手上呢!它在跟您捉迷藏。”奶奶不认识自己的家,问母亲:“这是谁的家啊?”母亲说:“当然是您的家啊!不过它现在是我的家,您可以免费住,我不收您钱。”我回家了,奶奶不认识我,也问:“你是谁呀?来这里干啥?”母亲说:“他是您的孙子,我的儿子,来给您端茶倒水,陪您一块儿吃饭。”奶奶的眼睛看东西模糊,问母亲:“我这眼不中用了,看不见东西了,这可咋办?”母亲说:“您眼好着呢,不是还看得见吃饭嘛!也没见您把饭喂到鼻子里啊。”奶奶走路腿疼,问母亲:“我的膝盖疼,走不动路了咋办?”母亲回答说:“腿疼了就坐在太阳底下玩着嘛,又没有人拿刀逼着您上坡下地,挖红薯,掰玉米,您怕啥?”奶奶不记得事,还是问母亲:“我的记性不行了,咋办呢?”母亲说:“记性不好怕啥,您只要记得天天吃饭睡觉就行,又没有人请您去当会计。”每次母亲的回答,不仅逗得自己笑,也逗得奶奶笑。

春节时,家里来了许多亲戚朋友,母亲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准备了一大桌子美味菜肴,可它们大多都不适合奶奶吃,她那仅剩的几颗牙根本咬不动,只有母亲特意为她准备的麻婆豆腐、粉蒸肉和鸡蛋糕等几个质地松软的菜能供她享用。但满桌子的菜在奶奶眼里依然是很大的诱惑。

就餐期间,奶奶始终盯着母亲的筷子,犹如一个馋娃娃。母亲夹一片莲藕片,奶奶问:“好吃吗?”母亲夹一筷子豆芽菜,奶奶也问:“好吃吗?”母亲夹一个炸鸡柳,奶奶还是问:“好吃吗?”似乎就想让母亲喂她一口。母亲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奶奶每问一次,她都笑着告诉她:“好吃!可它们太硬了,您吃不了。”当母亲夹起一块糖醋排骨时,奶奶又馋了,又一次问母亲:“好吃吗?”这一次,母亲一边笑着说好吃,一边把糖醋排骨往奶奶嘴里喂,让奶奶品一品那酸甜可口的汤汁味。直乐得奶奶一边嘿嘿笑,一边抱怨说:“这是啥玩意儿,又酸又甜,味道好,可惜就是咬不动。”逗得满桌子客人笑得合不拢嘴。

元宵节那天,奶奶不小心吃坏了肚子,如厕时没来得及脱下厚棉裤,大便沾在了裤子上。即便如此,母亲也没有生气,她扶着奶奶去了浴室,帮奶奶收拾一番后换了新裤子,亲手把换下来的脏衣裤洗刷干净。后来,母亲把止泻药和水一同递到奶奶手里,想让她喝下去,可奶奶不听话,就是不喝。没有办法,母亲只好收起了脸上惯有的笑容,直接“威胁”奶奶说:“你喝不喝?你要是不乖乖把药喝了的话,从今天起,我就不给您做饭吃。”就这样,母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奶奶妥协。

奶奶喝了药,母亲双手接过水杯,一个转身,又把笑容挂在了脸上。完全就是一副没事人的样子,最多也就嘟囔了那幺一句:“真是老来小,喝个药都这幺难,跟个不懂事的小娃子一样。”而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母亲依然是见谁都一脸笑。

孝顺父母,为世间最大功德。百善孝为先,母亲不仅尽孝,而且还把她的孝全都藏在了笑里,让人一辈子都觉得和蔼可亲。

母亲爱笑,母亲也在她的儿女眼前笑着尽孝,让我们耳濡目染。母亲就是要把她从娘家带来的“笑着尽孝”的优良家风,让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