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瑄

小读者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有各种有意思的娱乐活动,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动画片……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物资不丰富、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喜欢玩耍的孩子们会玩什么游戏呢?

如果你以为他们的生活很无趣,那你就想错啦!嬉戏玩乐是古代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节目”。今天,就让我带你去看看古代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吧!

拔河=牵钩?

拔河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楚国,距今已经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种游戏最初其实是水军打仗时的一种进攻方式,叫作“牵钩”。当时,楚国和越国经常在水上打仗,越国人一打不过就顺流逃跑,楚国人往往追赶不上。后来,大发明家鲁班来到了楚国,为楚国士兵设计了一种长杆钩子,当敌人败退的时候,士兵们就可以用钩子把敌船钩住,然后使劲往后拉,这样敌人就逃不了啦。

后来,“牵钩”慢慢演变为拔河,成了一项民间游戏。这项游戏在隋唐时期非常流行,大家一边喊着整齐的口号,一边奋力拉动绳子,壮观的时候能有上千人同时参加,一旁的观众还会敲锣打鼓活跃气氛,这样的场面真是震撼人心哪!

木头风筝?

你一定见过风筝吧!风筝又叫“风琴”“鹞子” “纸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小孩子爱玩,很多大人也喜欢它。

你知道吗,最早的风筝不是用纸做的,而是用木头做的。据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子曾经花费三年的时间,用木头制作木鸢,飞上天空,这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风筝。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渐渐开始用纸来做风筝,这就是“纸鸢”。

和拔河有些相似,风筝最早也被用在军事领域。相传在楚汉战争中,张良让汉军士兵乘着大风筝飞上天,唱起了悲伤的楚歌,歌声传遍楚营,勾起了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导致大家斗志瓦解、士气低落,这才使汉军打败了楚军,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唐代开始,风筝才逐渐成为玩具。晚唐五代时期,有的人会在风筝上系竹哨,这种风筝在风中飞舞时,能够发出悦耳的声响,有点儿像弹奏古筝的声音,所以就有了“风筝”的名称。

骑竹马

关于骑竹马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小朋友骑在竹竿上,模仿着骑马的动作跑来跑去。有时候一群孩子成群结队地骑着竹马,玩在一起,非常快乐。

大诗人李白有一首《长干行》,讲的就是唐代小朋友玩竹马时的快乐情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首诗里衍化出来的。

骑竹马的游戏流传至今,依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呢?

看皮影戏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曲,可以说是古代的“电影”或“动画片”。

皮影戏在西汉就已经诞生了。当时,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因病去世,汉武帝日思夜想,闷闷不乐。有个叫李少翁的术士,有一天出门看到几个孩子拿着布娃娃在玩,布娃娃的影子倒映在地上,看起来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他用丝帛做成李夫人的剪影,涂上颜色,并在剪影的手脚处装上木杆。到了夜里,李少翁围上幕布,点起烛火,请武帝在帐中观看。隔着幕布,李少翁操纵起剪影,武帝仿佛又感受到了李夫人的音容笑貌,思念之情得到了安慰。

在没有电视、电影、网络的时代,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可以看到那么多曲折生动的有趣故事,这对古代的孩子们来说可是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呢!

猜灯谜

灯谜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古代,人们有时不方便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要通过拐弯抹角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内容,这就是谜语的前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隐语”“瘦辞”等类似谜语的表达方式。到宋代,灯谜出现了,人们将写着谜语的纸条系在彩灯上,竞猜灯谜。这种游戏一直流传至今,深受大家的喜爱。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让书童戴上草帽,穿着木鞋,到庙里向佛印大师取一样东西。书童问是什么东西,东坡笑着说:“不用问,和尚看到你就知道了!”

果然,佛印看到书童这身打扮,立刻就明白苏东坡要取什么,把东西交给了书童。聪明的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吗?告诉你,就是茶!“茶”这个字,就像一个“人”,头上戴着“草字头”,底下踩着“木”。佛印看到书童的打扮,知道苏东坡给他出了个谜语,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

在灯火辉煌的佳节里,一家人聚在一起猜灯谜,真是个有趣又温馨的活动。今年的元宵节就要到了,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在家里举行一场“灯谜大会”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