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璇

2 月10 日,北京天桥剧场首演的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金良快/ 摄)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这是2020年以来我国演出市场的首个集中爆发期,业内预计,下半年演出市场的火热现象仍会延续。

演出活动的大量涌现,进一步促进了文旅消费繁荣,但从“五一”假期前后部分演出的观众反馈来看,“黄牛”炒票、个别演出主办方缺乏专业性等失序现象冒出苗头,市场“狂飙”需冷观。

4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发布,释放出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信号。

演唱会回来了

演出市场的恢复,从2023年一季度就已开始。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演出票房收入49.8亿元,观演人数2185.22万人次。其中,演唱会、音乐节一季度售出票量超过110万张,是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类型。

演出行业分析人士黎新宇认为,在往年延期演出项目和新增项目相叠加之下,2023 年的演出行业竞争将非常激烈,全国各区域中心城市的演出场馆上半年档期多数已满,部分场馆档期甚至已经排至2025 年。

兔年春节前后,陆续有知名华语歌手公布年度大型演唱会巡演计划。3月中旬以来,毛不易、李荣浩、老狼等歌手率先开启大型演唱会演出活动,以草莓音乐节为代表的大型音乐节也正式启动。

草莓音乐节主办方摩登天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草莓音乐节举办城市的数量将创下新高。在疫情发生前,草莓音乐节曾在一年落地18座城市,而2023年将扩展到至少20座城市。

大型演唱会和大型音乐节的回归,被视为演出行业复苏的重要标志。

这类演出一般在城市里的大型场馆、体育场或露天广场等场所进行,单场观演人次在数千到数万人不等,不仅票房收入可观,对周边住宿、餐饮的消费带动也十分明显。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大型演唱会和大型音乐节项目数量锐减,演出市场平均客单价随之降低。

2023年2月16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3月20日起,恢复对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三、四季度,丰富多样的国外来华演出将有力带动更多文化演出消费。

据悉,近期集中举办的大型巡回演唱会,有很多是受疫情影响而延期的项目。例如,周杰伦原定于2020年启动的巡演计划一再推迟,2023年其先行公布的几场演唱会即为此前推迟项目的重启。

摩登天空副总裁沈玥透露:“如果之前艺人签了合约要在某个城市办一场演唱会,或者是参加一个音乐节,因为疫情延期了,几方会签署一份补充协议,表明会将这次合作保留到疫情结束后。现在大家就要尽快去履行协议了。”

在戏剧方面,也有不少剧目启动全国巡演。例如,北京人艺推出开年大戏《正红旗下》和经典剧目《茶馆》、中央芭蕾舞团推出新创芭蕾舞剧《红楼梦》。此外,话剧《白鹿原》、舞剧《只此青绿》、音乐剧《赵氏孤儿》等的全国巡演也较受市场关注。

演出行业分析人士黎新宇认为,在往年延期演出项目和新增项目相叠加之下,2023年的演出行业竞争将非常激烈,全国各区域中心城市的演出场馆上半年档期多数已满,部分场馆档期甚至已经排至2025年。

票价上涨,玩家增多

从需求的角度看,目前观众对于观看演出的热情仍然高涨,很多歌手的演唱会一票难求、售罄速度极快,观众要求加场的呼声较高,如刘若英、张杰等歌手都安排了演唱会加场演出。

不过,票价高、购票难也让观众叫苦不迭。以演唱会票面价格为例,在票务平台上已公开售票的演唱会中,最高档官方票价在1300元以上的超过半数,部分头部歌手的演唱会甚至出现了2000元以上的最高档官方票价。

有业内人士分析,官方票价的上涨存在一些合理的客观因素,如场馆使用、表演团队食宿等方面的成本较2019年有所提高,自然会反映在票价上。另外,艺人要尽快对延期项目完成履约,同时又要满足新增的演出需求,导致艺人档期紧张,主办方为了争取艺人档期也会提高艺人酬劳,官方票价随之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票务市场的炒票乱象也再次浮现。根据消费者反映,有“黄牛”把某歌手演唱会原定价1680元的内场票炒到了8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万元。据《钱江晚报》2023年3月报道,江苏大剧院推出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杭州站演出开票仅过4分钟,三场门票即售罄,定价880元的最高档票价被“黄牛”叫价1800元至2100元不等,苏州站演出一楼最后一排定价380元的票价最高被炒到了2000元。

涌入演出市场的玩家也在增加,这尤其体现在音乐节上。草莓音乐节和迷笛音乐节平分天下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市场上出现了诸多新兴音乐节。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到邯郸、金华、常州这样的小城,音乐节在全国遍地开花。

相比于一票难求的大型演唱会和热门舞台剧目,音乐节的炒票现象并不严重,但阵容同质化、设备不佳、现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却大大降低了观众的体验评价。2023年4月初,在江苏淮安举办的龙宫音乐节因音响卡顿、排队时间过长、现场安保态度强硬而遭到观众声讨,歌手朴树也在现场舞台上直接表示:“恳请主办方尊重观众们的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进入到音乐节领域的主办方已从音乐行业延伸到文旅行业。音乐节与落地城市的文旅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主办方的专业性亟待提升,否则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最终想要靠演出活动带动本地旅游消费人气的期待也可能落空。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一季度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了解,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显示出该类演出项目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强大的带动能力。

更须警惕的是,演出主办方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意识,有可能会造成现场安全事故。

2023年4月15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蒿沟镇一杂技演出现场出现人员坠亡事件。

不久后,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提出七条主要措施:严格执行演出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全面加强演出活动审批管理、持续做好演出场所监管、重点加强大型演出活动现场监管、切实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秩序、压实演出举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营业性演出市场执法办案。

5月1日,上海草莓音乐节现场人头攒动

长期繁荣靠内功

在2023年演出市场热门城市中,除了北上广之外,武汉、长沙、西安、重庆等新一线城市也颇受大型演唱会巡演的青睐。从音乐节、舞台剧市场来看,市场下沉则更加明显,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有大量演出落地。

演出市场在促消费、稳增长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北京华乐非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熠明在演出行业从业多年,他认为这也是演出活动如今非常受二三线城市欢迎的原因之一。

“以演唱会为例,大型演唱会其实是拉动当地经济的一个非常直接的方式,从航班、酒店价格就可直观地看出。文化旅游不分家,当地文旅部门看到了演唱会对旅游及整体经济的拉动提升作用,因此欢迎优质的演出公司和艺人到当地举办演唱会。”张熠明说。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一季度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了解,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显示出该类演出项目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强大的带动能力。

面对演出市场的“井喷”,演出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如今演出主办方们面临的短期难题是与同行争夺热门项目和艺人档期,从更长远来看,最重要的是如何抓住市场机遇、修炼内功,即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和产品创新能力。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认为,“五一”档期演出市场中,很大一部分消费来自于存量的集中释放,要保持演出市场活跃度,还需演出机构不断推出优秀作品,丰富演出产品供给;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品影响力;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演出业态,扩大市场规模。

“就像开饭店一样,美食街竞争激烈,每家饭店只有修好内功,做好自己的菜,才能脱颖而出。”张熠明说。

从品类上看,近年来沉浸式旅游演艺、小剧场音乐演出、脱口秀等已逐渐走向成熟,话剧、舞剧、音乐剧等以往被视为小众的品类也不再是“阳春白雪”。虽然演出市场当前的繁荣背后仍有乱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演出市场的商业增量空间以及对地方文旅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演出市场未来可期。

市场竞争会倒逼演出行业的自我沉淀,随着存量需求释放的完成,观众对内容供给的质量将提出更高要求,加之政策监管的进一步推进,滥竽充数者将被市场淘汰。无论如何,拿出更好的演出内容、塑造更好的观演体验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