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2022 年10 月8 日,一名观众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内拍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分布概览图(李鑫/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营收利润持续向好,在细分赛道跑出竞争力,发展活力与动能不断释放。

近年来,在顶层政策引导下,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纷纷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政策举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成为各城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引擎、各城市的“创新浓度”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为何在这个阶段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它们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哪些作用?就相关问题,《了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龙飞。

龙飞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党中央高度重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强调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当前,国内大循环存在一些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增强我国内生发展动力、应对外部形势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拥有明显相对优势,具有高成长性特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样板,能够为各类企业的转型提供借鉴,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常处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对畅通经济循环,推动资源实现高效配置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补短板”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助于弥补我国在关键领域的短板,其围绕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能够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有助于解决“卡脖子”难题。在“锻长板”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能力在细分领域成长为“单项冠军”,有望在国际竞争中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此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构建了有活力、有韧性的经济生态,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根据2023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在研发方面,2022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投入研发费用超3100万元,较上年提高约18%。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约为6.3%,比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约2.6%)高出两倍。此外,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且成果转化方式灵活多样,大量科研机构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共促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着成效。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品牌化发展、助力双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高水平自主创新、积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的开放式创新、聚焦平台赋能数字化改造的升级式创新,实现传统技术加速更新迭代、新兴技术不断引入,有效推动了地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利于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助于推动创建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尤其通过集聚、协同,能够将区域品牌效应放大,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发挥地标作用和杠杆效应,有助于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区域产业间实现跨界联动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依托技术、产品优势,能够成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践者,特别是通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既能够提高海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与海外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也能够带动本地经济外向型发展,有效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3年8月9日,在台州市黄岩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公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生产太阳能电池组(翁忻旸/摄)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延链补链强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它们通过协同具备异质性资源要素的产学研用主体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能够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和拓展;通过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够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能力,促进领军企业与专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通过技术补链、协作强链、跨界延链,能够推动地区产业链韧性不断提升,实现产业链升级和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全国“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4个直辖市、9个省会城市, 其他7个城市均为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

总体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呈现东多西少、阶梯递减特征。超8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占比超60%,中部地区占比约20%,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约10%和3%。

从城市层面看,一线城市经济发达,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充足,产业积累雄厚,更有利于“小巨人”企业的成长,而三、四线城市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要素支撑力度不足,“小巨人”企业数量明显较少。全国“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4个直辖市、9个省会城市,其他7个城市均为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

目前,全国已累计培育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里,民营企业占95%左右,民营企业占比高,是绝对的市场主体。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社会氛围、加强组织实施等七个方面提出31条举措,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互为主体,“民营经济31条”系统性地提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完整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努力激发微观经济活力。相信未来随着更多配套措施的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优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代表,其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应以此为契机,既积极对接各项优惠政策,也要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发展动能,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通过聚焦主业、守正创新,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12日,宜春市上高县江西挺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液晶显示屏

河北沧州,泊头市税务局组织“税务管家”团队,走进当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精细税务服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虽然经济整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在这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有望出现如下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数字技术应用正在推动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大趋势的必要举措。

绿色发展投入将显着增加。绿色发展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绿色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将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速度和质量将显着提升。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随着“小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凸显,通过创新来练就“独门绝技”将是未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追求的最主要方向。

总的来看,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