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候,凉风渐起,萧萧疏林,夜夜 秋声。”昨夜,又淅淅沥沥下了一场雨,雨后 的巫溪,山间白雾缭绕,大宁河绿水奔腾,将 这座青山绿水间的城市笼罩在雾气里,宛如人 间仙境。幢幢房屋顺着山势爬到半山腰,河水 潺潺之声不绝于耳。

大人们在河岸边摆满凉椅,喝茶聊天, 小孩在水中打闹嬉戏,一代又一代巫溪人,在 河水的依偎下生活。古树、古桥、古屋,连绵 青山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这座小城安宁祥和, 一朝一夕轮转,四时之景更换,山水环绕之间, 生活怡然自得。

古道与新步道

畅游山水间,忆往昔繁华 巫溪坐落于大巴山东段南麓,有着五千 年的制盐历史,虽然如今“一泉流白玉,万里 走黄金”的盛景不再,但城市里仍保存着我国 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栈道遗址群“大宁河古栈道” 巫溪段。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宁河古栈道 由汉明帝永平七年(64 年)建修,系 以竹笕引宁厂盐水至巫山之用。后因 引盐工役被废,便作栈道之用。古栈 道以大宁河为主干,从龙门峡口,经 巫溪县延伸到陕西的镇平县、湖北溪 县、重庆城口县一带,总长约 400 多 千米,其长度超过着名的剑阁栈道, 在我国古栈道遗迹中首屈一指。

大宁河古栈道中,分布最密集的 区域为巫溪县宁厂古镇后溪河口至巫 山县龙门峡口的大宁河中下游,全长 约 80 公里,栈孔全部开凿在河谷右 岸的崖壁上。巫溪人民称这段古道为 “巫盐古道”,它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 地带,是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 通廊之一,也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管 理西南地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在历史 上,地位仅次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巫盐古道曾是运送食盐的主干 道,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靠运盐营 生的盐客们,靠着肩挑背磨,用汗水 和双脚,蹚出了这条沟通川东和陕南 的盐商之道。其中北门沟至剪刀峰段, 曾是巫盐古道上最繁华的一段,无数 盐商和“盐背子”(背盐脚夫)都在这 里留下痕迹。漫漫盐道,纵横千里, 洒满了背盐人的血泪辛酸。

现如今,栈道上人流如织的场 景,早已随宁厂盐泉的衰落远去。由 于历史变迁,新型工业制盐技术的兴 起,以及交通的不断改善,曾经繁华 的古道由盛转衰,不少古道也逐渐荒 芜,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为守住巫盐古道的文化古迹,自 2015 年起, 巫溪对境内的巫盐古道分两批次开启 了修复工程,最终共计修复 8.1 公里, 将宁厂古镇、汉风神谷、剪刀峰、大 宁古城等多个观景区连为一体。

徜徉在崖壁古道上,脚下就是滔 滔不绝的大宁河水。为了方便人们游 览,修复后的古道安置了石制板凳, 旁边还配有介绍巫盐古道历史的碑刻 或宣传画。北门沟附近的古道在修复 后尤为受欢迎,因离城区较近,每天 傍晚时分都有很多居民到此散步 ;周 末,也有不少居民和游人会从北门沟 出发,沿着古道步行至 6.2 公里外的剪刀峰游玩,在全程约 3 个小时的徒 步中,一边欣赏沿岸风景,一边追忆 上古盐都的辉煌盛景。

除了沉淀着厚重历史,讲述着“盐 背子”辛酸故事的古道,巫溪还在城 区规划专设了月亮湾山地公园健身步 道、柏杨河湿地公园亲水步道等独具 特色的步道,它们现已成为巫溪居民 们绿色出行、游憩山水的最佳观景道, 与步道旁的山水一起,融入巫溪人的 城市记忆里。

月亮湾山地公园健身步道是为作 “桥梁”而建。因城市建设需求,巫溪 先后在赵家坝和马镇坝建设了两个新 城区。然而,两地之间有一片荒坡, 地处柏杨河河畔,地势狭窄,山形陡 峭,俨然成了夹缝中一块丑陋的“伤 疤”。为此,巫溪政府根据该区域的交 通条件、用地条件,投入大量资金, 在此地修道筑墙、栽花种草,将荒坡 建设成了一处独具特色的城中郊野公园——月亮湾山地公园。因为有柏杨 河的天然屏障,公园闹中取静,成了 一处清幽之地,也成了两个城区之间 一道独特的风景。漫步于公园的健身 步道上,春供赏花,夏能乘凉,秋有 果摘,冬可闻梅,一年四季皆是好去处。

沿柏杨河溯流而上,柏杨河湿地 公园占据了马镇坝城区 23.5 公顷的面 积。为响应政府“山城步道的建设要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的号召,柏杨河 湿地公园依山就势,以水为媒,古朴 建筑掩映其间,融入了巫文化等巫溪 本土元素。亲水步道串联起鱼形跌水、 太极广场、银滩拾贝、水岸湿地等观 景平台,以及中轴桥、泰和桥、栖凤桥、 万通桥四座景观桥,并在沿途配有儿 童乐园和咖啡吧。

白日里,阳光穿过枝叶洒下的光 影,是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到了 傍晚,柏杨河湿地公园的步道回廊处,人们散步聊天,耳边传来悠扬的二胡 声。偶尔有巫溪流传千年的五句子山 歌婉转响起,那悠远的历史气息扑面 而来……

言子里话家常

乡音无改,游子心难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独特的风物。 重庆方言与重庆的地形一样,有着崎 岖山河的起伏婉转,巫溪作为重庆的 一部分,其语言文化也与重庆一脉相 承。同时,作为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 处的“上古盐都”,几千年来,巫溪盐 场商贾云集,来自各地的方言在该地 相融相通,使得巫溪方言最终在重庆 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出了自己的独特韵 味 :一方面,巫溪话有重庆话平翘舌 不分和儿化音偏重的特色 ;另一方面, 它也摒弃了一部分重庆话与普通话相 距太远的音义,继承了陕南与湖北等 中偏北地区的发音与音义,相较重庆 本土发音而言,更接近普通话。

重庆每个区县的方言都有自己的 特色,甚至根据地域划分了好几大派 系,如主城片区、江綦片区、万州片 区、巫奉片区等。巫溪方言属于巫奉 片区,是重庆各大区县方言里最生动 有趣的方言之一。这大概与巫溪的地形有关 :大巴山脉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为巫溪人避免了太过“快节奏”的烦 恼,加上大山深处的秀丽风景,老实 人家的淳朴民风,让巫溪人说话时总 是蹦出许多语气词,即便是再寻常不 过的语境,从他们口中说出也多了几 分欣喜的意味。其中最常见的是“哒”: “他走哒”“我吃饭哒”“好哒”。另外 还有随说话人心意出现在句子各处的 “啹”“儿”“啊”“喔”等等。

在巫溪,有一种“干什幺”叫“搞 幺哩”,有一种“我想你”叫“我欠你”。 此外,巫溪话中又有一种后乡音(区 别于县城的口音,主要指县城边缘 宁厂、白鹿、西宁等地),更接近于 重庆主城区口音,会把“uan”说成 “an”。例如“团结”说成“谈结”,“端 午”说成“单午”等。巫溪话亲切 自然,活泼跳跃,语调的婉转起伏里, 仿佛藏着大巴山脉的连绵和大宁河 水的湍急。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写“少 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 言,如同生命的密码,透过方言,可 以感知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 ;对于中 国人来说,方言更像是一种情感纽带, 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游子。在巫 溪人极具特色的语音语调与用词方式 里,蕴藏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谱,若 是巫溪游子在“他乡遇故知”,抑或 是在他乡与乡音重逢,内心深处的思 乡之情定会被隐隐牵动。身处异乡时, 那些无人可说的方言,藏匿在身体的 骨血里,悄无声息,却从未离去。

古城新篇章

繁华街巷,烟火气十足

大宁古城位于巫溪县大宁河畔的岸坡上,是巫溪老县城所在地。古城 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是目前三峡库 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且没有被淹没的 古县城,历经了 1800 余年岁月沧桑。 如今制盐盛景不再,大宁古城却在一 次次改造中,换上了崭新的城市面貌。

从古城楼的楼道往里走,是一条 由大理石铺就的街道,实际是曾经古 城墙内形成的半边街。古城墙始建于 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年),由条 石垒筑,全长 280 余丈,高 2.8 米, 具有“御敌”和“防洪”双重功能, 既是城墙又为河堤,但在千百年风雨 侵蚀和洪水冲刷下,早已伤痕累累, 如今虽然部分经过修复,但是历经岁 月的沧桑古韵依然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大宁古城西、北 门因扩建被废,仅存东、南门,如今沿街部分尚存,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修 葺之后,街道道路平整,两旁圆木柱顶起吊脚楼, 古木窗花木墙壁,屋顶沿用古代造型的琉璃瓦, 格局美观,韵味十足。踏入街中,顿感心灵净化, 心情愉悦。再往前走,城门洞是老人们歇凉娱乐 的好地方,河边的凉风吹过来,抿一口巫溪老鹰 茶,时光便于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在昔日古城墙根,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漫滩 路,是巫溪人平日里最爱逛的烟火之地。在夜市、 生态石滩、景观花草的装点下,这里早已从一副 质朴模样,摇身一变为人们茶余饭后散步的休闲 胜地。河边灯火下人影绰约,与大自然相连接, 以巫文化天人合一的“灵城”美景,向河滩上的 人们展示着巫溪独有的浪漫风情。

每当和煦的阳光洒向漫滩路,路边的桂花 树就像绿色的绣球,排队成行,戴上一圈圈漂亮 的光环 ;北门口的大黄葛树,则像一把巨大的 绿伞,遮天蔽日,常年为周围的百姓遮阴避雨 ; 黄昏时,河岸边彩灯闪烁,映入大宁河之中,波 光倩影,璀璨夺目 ;夜晚,这条路上又坐满了纳 凉的人,人们喝着夜啤,侃着大山,就着河边晚风, 鱼肉酒香下肚,生活惬意畅快。

在巫溪老城与新城之间,还有一个“神奇” 的地方——南门隧道,它是连接老城与赵家坝新 城的人行通道,隧道里,人们熙熙攘攘围坐一起, 或打牌,或闲聊,或闭眼小憩,或轻摇蒲扇,一 片悠闲自得的景象。隧道两侧的墙壁上,涂有花 花绿绿的涂鸦,写有大大小小的字,就像一处树 洞,一笔一画记录着巫溪人细腻的情感。

古老的城墙,巍峨的城门,平整的石板街, 鳞次栉比的商铺,无不彰显出古城的流风余韵 ; 而穿城而过的大宁河,漫滩路上的烤鱼飘香,展 示出的则是一幅怡然自得的巫溪城市居民生活 图卷……

编辑+冯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