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晓峰 张志彪 张可欣

人们经常以自驾、坐火车、坐轮船、乘飞机等出行方式到国内外旅游或访友探亲,但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经常遭受晕车、晕船、晕机之苦,轻则恶心不已,重则呕吐,医学上称为“晕动症”。

那幺,什幺是晕动症?其治疗方法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谢春成逐一进行了解答。

晕动症是怎幺回事?

谢春成介绍,晕动症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或由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因素,致使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而诱发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是晕车、晕船、晕机的总称。中医认为是气机逆乱所致,或因气血不足、脑髓失养而引起,调理需补益气血、和胃降逆、调畅气机。

晕动症临床如何防治?

谢春成提醒,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处于被动运动状态的患者经常自觉头晕、恶心,以及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眼球震颤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当前对晕动症的处置,包括脱离致病环境、用药和手术。”谢春成介绍。其中,脱离致病环境对于晕动病的防治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此病也可以通过适应性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脱敏训练等疗法来缓解症状,例如让乘坐某种交通工具易患晕动症的人,反复或多次乘坐此种交通工具,逐渐使机体适应和耐受。

谢春成介绍,西医治疗晕动症,通常是在旅行前1~2小时服用抗组胺和抗胆碱类药物一次剂量,如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等,有一定的疗效。同时,晕车的人还可尝试中医疗法,如熬生姜水、陈皮水代茶饮用,或者按压内关穴、鸠尾穴、翳风穴等。其中,内关穴位于腕关节掌侧、横纹正中上2寸处,晕车时左右手拇指可交替掐按对侧内关穴3分钟,至局部酸胀为止。鸠尾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胸剑结合部下1寸、脐上7寸,晕车时取端坐位,缓慢进行深呼吸,用拇指指腹稍微用力往下按,吸气时拇指略微抬起,反复数次,直至晕车、呕吐症状缓解为止。翳风穴位于下颌角与耳后乳突之间的凹陷中,用食指腹稍用力按揉穴位,以微感胀痛为度。当晕车船或突发头晕不适时,即可按揉此三穴。

日常防治注意事项

谢春成指出,在晕动症发病时,患者宜闭目仰卧,选个合适的座位,尽量坐在副驾驶或前排,面向前进方向,坐位时头部紧靠在固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不要过度紧张,闭眼休息,用两手大拇指按在太阳穴位画圆圈按摩2~3分钟,有良好的效果。

长途旅行前应保持睡眠充足、精神放松,不宜疲劳。可在旅行前1~1.5小时服用抗晕动症药物或外用晕车贴。乘车、乘机前2小时不宜饱食或食用油腻食物,以免突发恶心、呕吐。

谢春成还建议,有轻度不适者,可以切1片鲜生姜片,登上车船之前贴在肚脐处,用医用胶带固定好,到达目的地后再取下来,这幺做有一定的防晕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