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姗姗

香之为道,亦可为业,承香堂机构之所成,矢志于香火之现世传承,集学术研究、制造、零售、演艺、出版、教学于一体,多行业多形态整合“香”的资源,探索全新商业模式。

杭州北山街有间承香堂名曰“北山梦寻”。玲珑剔透的玻璃厢房,就那样缀在北山街满目葱茏的梧桐树荫里,眼前是一面碧绿的湖水,背后是温柔的秋水山庄,这个季节恰逢荷花盛放,亭亭盖盖之间,都是承香堂望出去的那一眼风景,让人突然安静下来,去寻一瓣心香。

除了北山梦寻,承香堂的版图已经以西湖为中心扩展四方。甚至,这份馨香还散播到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卢伟业直接在那里造了一个别样风情的院子,整面墙都是用香料制成,人走近便有缕缕幽香扑鼻,沁人心脾。院落和屋子里散布书架,主人备下香器和书籍,邀八方朋友入内小憩阅赏,“一开始鲜有人驻足,大家总觉得如此阳春白雪的雅致之处一定收费不菲,但所有的这些我们都是免费的。”这样不计得失,却真正将文化名片的作用发挥了出来。

从西湖梦寻说起

在卢伟业心里,承香堂的发展围绕着香文化的主线扩散,多业态、多样式,但都是有迹可循的。黄龙店栖羽香房是零售和香文化体验,国艺馆是传统艺术文化培训,平湖秋月是喝茶品茗好去处,越晋轩是结合书画展示,如庐是朋友们相聚交流的雅所,而机场店则是从零开始的探索。卢伟业希望承香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培养消费习惯,因为无论是焚香还是挂画,高雅事都是从生活中来,只是我们历经了太久的文化断层,承香堂想要做的就是将它们普及到生活中去。也不是不任重而道远的,但卢伟业很是坚定。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份坚定被脚踏实地去践行了。承香堂有每年固定的两次雅集,对于卢伟业而言,组织雅集并不陌生。自承香堂成立伊始,就多次举办了如庐雅集、游园雅集、中秋雅集等。最近的“西湖梦寻”雅集很是轰动了一阵,卢伟业说这次的雅集缘起于当时游历日本,在一家古董店,店主听说客人来自杭州,便从房内取出收藏的一幅古画——日本江户时代着名画家円山应举所绘的《西湖图》,这是1794年5月7日画家垂暮之年得西湖水而作,画面上尽是北山街眺望西湖、白堤、断桥的景致。卢伟业将画作带回杭州,寻思良久,最终促成了这次的人文山水雅集。

雅集汇集了来自两岸四地以及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化界人士。午后两点,30叶扁舟从平湖秋月出发,如水墨画般在西湖慢慢铺陈开来。览过白堤和断桥之后,船折返驶向雅集的主场湖心亭。众多文化大家用现取的西湖水描绘西湖:中国美院院长许江首先开笔,题写了“西湖梦寻”;中国美院博导吴山明、中国美院博导尉晓榕和林海钟携手创作了《西湖梦寻图》;还有王澍、尉晓榕、宋建民、曾宓等分别创作西湖图;木版水印非遗传承人、杭州十竹斋主人魏立中为本次活动创作了《西湖梦寻》木版水印。此外,嘉宾们还观赏了以西湖为题材的古画,欣赏了插花、古琴演奏等,观看了音乐剧《断桥》的片段,参与了闻香、品茶、木版水印、书法等现场体验活动。

当日,清风拂面,夕阳温软,南宋的古琴韵味十足,《渔笛清幽》静谧悠扬,许江院长朗朗的诗意道别、濮存昕的吟诵配以印能法师的演绎,活脱脱再现了弘一法师《送别》中的场景,让人不禁唏嘘感怀。卢伟业说当时准备了一方香帕赠予雅集的嘉宾们,当乐声响起,夕阳落下,那时那景触动了心底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很多人情不自禁落泪,香帕便成了最合时宜的物品。

文化是养出来的

如今,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卢伟业说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开始寻求精神世界的富足。而香道、茶道这些传统文化本来就是深深烙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越是亲近越会觉得有共鸣,不像国外的艺术流派,于我们而言是有隔阂的。

说起创办承香堂的初衷,卢伟业淡淡地说是因为“闲来无事”,闲来无事接触到了沉香,自己的热爱加上市场的需求,让卢伟业认定这是一份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沉香之中的学问至深,自宋至唐,自文人士大夫至寻常百姓家,焚香的传统传承至今日,大抵也还是落入了文化圈子之中。沉香有“静心”之功效,散兰梅之幽香高雅,能让人心情愉悦,亦能使人安神理气,袅袅青烟而起,曼妙的形态可抒怀可寄思,不知不觉中让人进入内省的交谈之境。红尘世事多纷扰,难得的即是这份内向的攀索和探求,人人都嚷着要找灵魂的伴侣,但太多人在喧哗中丢失了自己的灵魂,一缕清香,是为找一个入口,度一段人生。

承香堂是“跨界”而栖的,出版、音乐剧、各种活动、香器具、文化衍生品……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跨界”可不是那幺容易玩得转的,需要有热忱有耐性有眼光,更需要有人脉有资源有想法。看承香堂做得风生水起,自然是因为卢伟业胸有成竹,承香堂五年的心路历程,被卢伟业概括为“文而化之”这一方法论。他清晰地将文化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文化产品的企业,比如书店;一类则是以文化为生产力的企业,比如承香堂。承香堂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创造各种形态和风格的文化内容,通过文化活动进行传播,从而树立并提升品牌,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文化产品的推广与销售,这样的“文而化之”一旦被盘活,就是无穷的良性循环。但最重要的仍然还是“沉心”,不急不躁地坚持下去,才会有所获有所为。

问卢伟业,承香堂和客人朋友之间有过什幺有趣的故事,他想了想笑起来,一边笑着一边说:“很多承香堂的客人相处着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朋友们被承香堂熏染久了,常常便动念想要把自己家中的装修风格折腾成承香堂的风格。”承香堂是怎样的风格?用许江老师的话来描述最为贴切:一段白墙前,门上悬一片匾额,门内传来茶香荷韵,湖岸高耸的柳树柔条落在了脚边,回望渺渺湖山,如若人在烟云之间,兀自飘来一阵幽香,人和香凝在了那一刹,感受到满怀的寥廓。热爱承香堂的人们,其实就是热爱生活的人们。美好生活,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定是尚雅的生活。

岁月悠然,往昔雅致日常的默契,已变成今日承香堂的程式。与其说承香堂是对古代文人闲情逸致的效法和传承,不如说它是一种美好生活形式的温故和尝新,更是一种雅致文化传统的呈现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