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碧玉 杨皖京 李海洋

摘 要: 当光线作为一种创作媒介进入装置艺术时,其实是一个对艺术边界的拓宽,同时是艺术本身的一种需求。但在拓宽边界的同时,这种艺术形式会与其他不同的学科进行融合。本文围绕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一些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充分研讨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光线装置艺术与科技的交互融合。

关 键 词: 光线;装置艺术;新媒体

一、光线与装置艺术的概念及联系

(一)认识“光线”

“光线”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几何的抽象;没有光即没有色彩的显现。如若对光线的认识仅停留在照明作用,则会陷入严重的误区。“大卫·托伦茨(David Torrents)曾说过:光能以个性化的方式点亮黑暗,实现事物由静态向魔幻的转变。当科学技术以光线为媒介来呈现视觉效果时,黑暗就成了光的舞台。”[1]光线在视觉上变幻莫测,利用不同载体或者其他物质,让反射度、折射度、色温逐次发生变化,变为一种拥有复杂颜色的艺术,使观者产生浓烈的观感冲击。

(二)装置艺术的定义

装置艺术可称之为“让人参与其中”的艺术作品。其起源可追溯到1938年至1942年的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时期。并且装置艺术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艺术流派多有联系。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Anthony Janson)对于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装置艺术为何如此引人注目是这样解释的:“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装置艺术可以被看作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2]

(三)光线与装置艺术的关系

当艺术与光线技术结合之后,其表达的内容也会随之更新,使得进入未知世界成为可能。光线具有神秘的魅力,与装置相结合中会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同的场所亦会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感知。随着装置艺术从二维走向三维,与观者互动的概念也逐渐强烈,总体相较,装置艺术呈现的是一种空间形式的体验,通过相应作品,让观者享受独特体验。好的装置艺术作品利用一些物品在三维中的摆放位置启发观者的行为动作及情绪,并且注重观者的想象、参与其中的感受。

二、光线装置艺术的创作特征

(一)“交互”特性

交互性多运用于计算机和多媒体领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计算机和高技术手段来控制光线、改变光线进行艺术创作。光线装置艺术存在互动性,并将观看作品的主动权交至观者手中。整体的艺术创作利用观看者的感官体验加以丰富,并不是单一运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窥探究竟,而是探讨作品深层的积极意义,让整个装置作品更加灵动,充满趣味。

(二)“空间”特性

在装置艺术作品中,可以利用各种光线改变空间方位,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不同光线对不同物质的照射对观者而言,皆具备引导作用。观者身处其中感受光影的碰撞,涌起拘谨或活泼的思想与整个空间进行对话,用想象衍生创造属于自己的未知世界。由光线创造的特定空间与艺术作品关系紧密相连,给观者提供新潮独立、与众不同的视角来观看作品。

(三)“随机”特性

光线的明暗度、方向及色彩都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物质进行改变,例如自然光、LED灯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呈现即有所不同;强弱随着光源能量与距离的变幻而发生改变,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随机性,这会让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奇妙感。同时,要参悟作品中更加深沉的意义,即要观察和思考生活所隐匿的真相。

(四)“融合”特性

光线的融合可以使艺术作品与周围环境交融共生。例如,一些艺术作品中采用激光效果的灯光装置,可以让光源折射出的光线无限延伸,呈现出无数条光线交错存在的感觉,让观者会思考光线最终的归属。并且,产生身在漫无边际的太空的感觉,而作品所产生的“视觉化的无限影响力”也将辐射到虚拟的无限空间中,呈现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

三、光线装置艺术应用形式

(一)光线的直接运用与表现

光线的直接运用利用光线本身的特性,对作品进行艺术化处理。光线通过运动充斥着观者的双眸,而它的光波则展示了二维错觉的实现轨迹,光线既为颜色,颜色既为光线,彼此间交错,互相融合交织,过程中产生色彩的错觉,让观者置身奇幻光影之中。例如丹·弗莱文(Dan Flavin),他是第一位使用光为题材又为媒介的艺术家。他购置了一些常见的霓虹灯装置创造自己极简主义的作品。他采用的灯管尺寸差异,运用光鲜靓丽的色彩,组成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并巧妙地融入进周围的空间。与其他艺术家相比,他的作品大多采用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件。较为不同的是,他改变了这些质料并组成全新的式样,利用了灯管发散出的光线,完成整件装置作品。整体不仅主题简洁,亦能与整体展示空间呼应,简单且意味深长。

(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混合运用

光线装置艺术除了承载光线这一媒介来表达,还有其他艺术形式的混合运用,如金属工艺艺术、玻璃艺术、声音、投影等。艺术家们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与光线的特性相交融,产生更加新奇的表现形式。例如日本艺术家东崎真本(Makoto Tojiki)的灯光雕塑即采用了高科技的控制方法,运用闪烁的光电要素再结合雕塑设计,使光线艺术与雕塑艺术融为一体。此类动静相宜的设计,让原始的雕塑艺术变得更具有趣味性。现在,诸如此类的作品不仅展存于展览馆中,更多是摆放在室外,被更多人所接纳、喜爱。

(三)结合空间环境的营造

光线装置艺术结合空间环境的营造,同样的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光线的不同颜色、光感的强弱在不同环境中营造出不一样的感受,用这样的方式可使观者轻松愉悦地进入作品所营造的主题氛围,感受作品所包含来的意义。例如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气象计划》作品中,“太阳”是利用无数个黄色的灯光构成一个弧形,再穿过展厅顶上的镜面折射出一个较为真实的“太阳”形象,再用加湿机将水缔造出常见的自然景象—雾,呈现了宛若真实的自然景象,作品展出后,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都坐、躺在展厅现场的地面上,凝望着如同落山的“太阳”,享受着“太阳”余晖的温暖。

四、光线装置艺术发展的趋势

(一)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创新,新技术逐渐成为新时代艺术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纵观发展的必然性,艺术与科技相辅相成,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不仅在文化层面产生深远影响,还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着改变。这种艺术形式既便于理解,同时又给普罗大众带来充实的意趣。光线装置艺术其实是在传统理论中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是一个对艺术边界的拓宽,同时也是艺术本身的一种需求。但在拓宽边界的同时,这种艺术形式会与其他不同的领域进行融合,其实光线装置艺术的背后即是艺术与科学的交互融合。

艺术为科技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科技为艺术提供实现梦想的方法。光线装置艺术的创新越来越好,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其成熟的标志。观者在观看光线装置艺术作品的同时,一边为作品背后所展示的内在含义动容,另一边让观者拥有视觉的享受。[3]

(二)大众视觉感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视觉体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物体认识的要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物质需求的增长,大多数人在精神与生理的需要上也发生了变动,需要更多新的形式去刺激人们的感官,感受视觉的丰富多样。观者已不满足于装置艺术设计在形式上的简单改变,而是更多期盼作品可以紧跟时代的潮流,更多去映射人们心理上的要求。从观者的参与度这一方面去讨论作品创作的媒介选择,用传统艺术媒介与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的选取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前者,从观者的角度来说,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从古至今,许多的艺术作品中,从架上绘画再到后现代艺术门类,每个时期的每种艺术形式、每件作品几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观者群体,但这些作品都是在为一些特定人群服务。而采取光线这一元素作为一种媒介,利用光线的独特特性,可以更好地让人们参与作品本身。光线参与装置艺术结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科技感的加强,而且更多地去考虑大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成为服务于观者意愿及心理的大众艺术。

五、结语

整篇文章论述了光线装置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应用,装置艺术是当下越来越流行的设计项目。艺术家们每天都在寻找新的突破,从而制造出巨大的视觉装置,光线这一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代表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也表现了现在大众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想去参与作品,与作品融为一体,身临其境,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让艺术逐渐地步入平民化。

参考文献:

[1]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三度出版有限公司.新媒体装置—公共艺术中的科技创新[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3]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