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2023年,教育部先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明确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活力,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及有益补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北京市丰台区聚焦“品质”和“特色”两大核心,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平行主体三大策略,通过课程管理、研究引领、课程评选、课程培训、资源统整五大方式,扎实推动区内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以机制创新赋能校本课程建设。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方向正确、科学规范,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发展中心”)以“厘清概念—编制工具—现状调研—撰写报告”为基本路径,采用问卷调查、视导访谈等方式开展校本课程调研工作。针对调研情况,以“统筹规划、建立机制,建设队伍、细化指导,搭建平台、交流分享”为思路,逐步完善优化课程管理机制,为区域学校校本课程品质整体提升增值赋能。

以需求为导向,发挥中端激活作用

课程发展中心深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针对“双新”“双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需求和问题调研,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支持教师参与国家、市、区级平台的学习,组织专家开展相关培训,结合学校实际研制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全面规划学校课程,拓展校本课程的创新空间。

架构区域路径,助推课程高质量发展

聚焦品质与特色,课程发展中心系统设计了区域课程发展规划。首先,明确课程共建、共享、优化的整体工作思路;其次,从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双向发力;再次,抓住教师和资源两个关键点,深耕研究引领、课程管理、成果评选、教师培训和资源整合五大领域;最后,构建政策导向、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主题贯穿、优化提升五大路径,为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点位,彰显课程服务功能

为深入挖掘本区域的教学资源,课程发展中心以丰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引领,统筹开发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课”。同时,构建了包含五大主题和九条精华路线、19家资源单位和47所基地校共同参与的“区—校共同体”课程研发机制,通过研制思政课程实践手册、设计评价量表、研磨典型课例、征集教学课例等方式,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极大促进了各校思政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此外,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要求,成立跨学科学习工作坊,形成了研究引领、课程开发、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

完善课程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工作规范化运转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方向,丰台区除了全面规划、重点攻坚外,还在课程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下功夫。首先,完善课程备案反馈机制,提升学校科学系统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划力。课程发展中心深入开展课程方案备案的评价反馈工作,研制学校学年课程总结模板和计划模板、学校课程方案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同时邀请专家对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等进行针对性评价、反馈和指导。其次,优化课程视导机制,助力学校凝练校本课程实践创新成果。课程发展中心协同专家创新课程视导方式,根据各学校实际需求不断更新《课程视导联系表》和《课程视导评价反馈表》,精简档案材料审查内容,突出视导重点。新课程标准落地实施后,课程发展中心将“课程视导机制”优化为“课程一体化建设指导机制”,推动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协同育人。

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校本课程学习中的“知行”关系,并准确应用于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接下来,丰台区将进一步以“特色一体化、内容一体化、教学一体化”为思路,强化校本课程的综合与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