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仪

小时候,一杯清凉解暑的酸梅汤是炎炎夏日里的必备饮品,后来,随着咖啡、奶茶、酸奶、汽水等各式饮品涌入,这种传统饮料被渐渐冷落,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只是偶尔会有人光顾。然而最近,酸梅汤突然变成了明星饮品,“中医院酸梅汤供不应求”等相关话题一再登上网络热搜,各地年轻人掀起了一股去中药店“打卡”酸梅汤的潮流。

不同于超市货架上的瓶装酸梅汤,医院和药房卖的酸梅汤都是现抓的,通常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乌梅、山楂、桑葚、陈皮等,买回家后用水煮开即可。有网友表示,医院一副方子不到5 块钱,可以煮好几升酸梅汤,而且纯天然、零添加、滋味足,是绝对的性价比之王。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不少博主分享了配药开方的经历,有的在中药房花10 元就配了5 帖酸梅汤,有的到医院挂号配制,也有的在医院线上平台开方。其中浙江省中医院的酸梅汤茶饮方多次被“点名”,热搜当日线上订单接近7 万帖,3 天订单量超过20 万帖,由于网购酸梅汤订单太多,医院的服务器都被挤爆了。

随着酸梅汤的爆火,中药茶饮也再一次活跃在大众的视野。

扬州苏北人民医院中药房联名扬州本土茶饮品牌井井茶推出两款健康茶饮:荷叶莲子芯茶与玉竹梨花饮,两款茶饮上市后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

开在宁波国医堂里的一家茶饮铺子,今年推出养生中药茶饮后,消费人群一下多了起来,特别是年轻群体。例如,这段时间针对夏秋交接时令,国医堂推出了一款以枸杞、玉竹、甘草、桂圆肉为主料的茶饮“玉宇琼楼”,主打润肺养阴、安神补气。另一款“神采奕奕”,用陈皮、西洋参、胎菊、枸杞煮制,能达到清热抗疲劳的功效,很受上班族欢迎。

看着曾经对奶茶、碳酸饮料爱不释手的年轻人转而追捧中药茶饮,有不少网友感叹:没想到打败奶茶店的居然是中药房。

年轻人为何沉迷中医养生

现代年轻人群中亚健康状态较为普遍,一方面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学业和社会工作压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日益重视,九成以上年轻人已具有养生意识。随手打开小红书、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年轻人养生”已成为热议话题,“年轻人养生建议”“年轻人养生食谱”“养生书单”“养生小课堂”等笔记也引起不少共鸣。据新华网发布的《Z 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已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其中18~35 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药食同源+滋补类成为新生代消费首选。据阿里大健康统计数据显示,在家用医疗器械、中医药滋补食疗和减肥塑形医美等产品购买人群中,90 后占比过半。

以前年轻人自觉身体不适时多数会选择西医就诊,但由于亚健康状态往往没有器质性疾病,查不出病因的情况比比皆是,西医没有明确的用药指征,所以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改善效果。近年来,互联网时尚社交工具上对于传统中医文化的呈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观看、转发,涉及中医文化内容的影视节目也开始增多,尤其是诸如《老中医》《大国医》《后浪》等电视剧使得更多追剧的年轻人对中医有了认识和兴趣。另外,三年疫情对于年轻人的冲击也不可忽视。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年轻人在病痛的压力与父母的影响下开始接受中医的知识并从中受益,也增加了他们对于中医的认同。于是,许多从前对中医不“感冒”的年轻人,如今成为中医的忠实粉丝。

除了前文提到的传统中药茶饮以外,晒背、八段锦、三伏贴、艾灸、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养生活动也受到年轻人的广泛欢迎,原本针对中老年人开设的养生馆、推拿房里到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中医院就诊人群中年轻人的比例也有明显增长。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中医专家也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原因。浙江省中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孙华琴表示,中医强调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以预防为主,这正好与目前大部分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需求相契合。淄博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刘允辉说:“中医更注重体质调理,在上火、失眠、痛经、多愁善感等功能性疾病方面更具诊疗优势,毒副作用小,见效快,而功能性疾病也是年轻人常发的疾病。中医是门有温度的医学,在诊疗过程中注重和患者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推心置腹的交流。在开药方时,既有针对躯体疾病的药物,也有缓解情绪的药物搭配。”

一位刚刚从中医院就诊完毕的年轻患者展示了医生刚给自己开的药方:“中医真的很有意思,药方里面有白芍、薏米、生山药……这些常见的食材竟然也可以是药材。”医生不仅给开了药方,还给了她生活建议:“平时该哭哭该笑笑,不要自己憋着,多爱自己一点。”

花式养生产品跨界融合

随着年轻人纷纷涌入中医馆,市场上的一些养生产品,甚至是普通饮食产品也开始迎合中医养生的潮流。

一位在广州工作的小伙伴在网上分享了自己意外喝到的“中药咖啡”。推开街角咖啡厅的门,仿佛进入了一间老式中药铺,下一秒就能抓“药”上秤,菜单上特色咖啡一栏罗列着龟苓膏拿铁、罗汉果美式、黑芝麻拿铁……不禁让人目瞪口呆,同样苦口的咖啡和中药跨界融合,吸引了不少感兴趣的年轻人前来品尝。

尽管不喝奶茶被视为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许多年轻人仍然难以抵挡这种饮品的诱惑。最近,柳州市中医医院药膳坊内出现了一种新型奶茶,这款奶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加入了中药成分。该医院药膳坊的菜单上还写明了各款奶茶的功效和中药成分。譬如,水行奶茶加入了黄芪、熟地、白术、枸杞等中药,可健运脾胃、补肾益气;保和奶茶添加了茯苓、芡实等药材,可以补脾益气、健脾宁心;姜桂奶茶则添加了生姜、肉桂、桑葚、益智仁,对应温养、健脾、养肝护肾等功效。过去被看作高热量、精加工、不健康的奶茶此刻变成了美味与健康兼得的饮品,不少网友表示第一次在喝奶茶这件事上有了安心的感觉。

一位杭州的小伙伴在逛街时碰巧遇到新开的“中药面包”店,老板出生于中医世家,在感受到当代人的养生趋势后,将中医药文化与烘焙结合,以药食同源的理念做成面包,主打低脂低糖还养生。和面的时候加入当季适用的中药材,比如茯苓粉有祛湿健脾之效用,茼蒿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的药用价值,有补益之效的杜仲叶适合温养时服用……网友在直呼黑暗料理的同时也忍不住前往试吃。

除此之外,中药甜品、中药牛肉面、中药麻辣烫等也一一上线,还有一些原本门前冷落的药膳馆也突然客流爆满,一大群年轻人天天排队来吃养生饭,药食同源这句话被贯彻得明明白白。

花样虽多,不过这些奇奇怪怪的混搭养生产品也让人产生疑问,它们真的能养生吗?

对此,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中医师毕礼明指出,添加了中药材的饮品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药材讲究“君臣佐使”,因而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即便是曾被当作大众饮料的酸梅汤,其实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浙江省中医医院副院长林胜友表示:“酸梅汤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但如果有舌苔变厚、排便不畅等湿气重的情况,或本身胃酸过多,有食管反流的表现,或有呼吸道感染,都不适宜饮用酸梅汤。”中药奶茶也是一样的道理,在选择具体的饮品时,要注意配料。林胜友提醒,孕妇、儿童、老人或本身就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选择中药奶茶等中药饮品时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此前,江西南昌就有一位女生走进中医馆想买酸梅汤,结果不仅没有如愿买到,反而被医师教育了一番。医师称:“是药三分毒,不要随便乱喝,除非有医生开了方子,有些药是不能吃的。”

对于产品自身来说,如果只是搭上了“养生”噱头也未必能走得长远。2022 年夏秋之际最火的饮品当属一整根人参水,这款产品在川渝两地的罗森便利店上市,曾创造了日销1 万瓶的奇迹,如今热度过去,各地的便利店内已经很难寻到它的身影。毕竟它最大的卖点人参,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都是建议谨慎食用的。

年轻人的健康焦虑

有研究团体调研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年轻人,并发布了《2022 年轻人恐病报告》,报告显示,近九成年轻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不自信,近半数年轻人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同时90.01%的年轻人体检后对结果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折射出年轻人对于生病的焦虑和恐惧。只不过,年轻人虽然已经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够身体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并不多。丁香医生《2020 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基本不运动或偶尔运动,77%的人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

其实,年轻人尝试养生活动的风潮已经不是第一次。前几年,“朋克养生”一度成为流行网络的热梗,泛指当代青年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养生方式,比如:用最贵的眼霜,熬最长的夜;白天健身,晚上炸鸡;一边吃着油腻的外卖,一边又给自己买减肥产品;啤酒里加几颗枸杞,可乐里加党参,威士忌里加人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不自律,另一方面,社会节奏的加快有时也让年轻人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奉献给工作和学习。在压力面前,相比实际的行动,养生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仪式。

对于中药版酸梅汤、中药茶饮,或是其他眼花缭乱的养生方法,年轻人的态度或许更加偏向“玩一玩”“试一试”的心态,但终是难逃“朋克养生”的怪圈。中药奶茶说到底,卖的不是奶茶,而是缓解健康焦虑的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养生

俗话说,养生先养心。想要抵抗健康焦虑,逃离“朋克养生”怪圈,关键在于尽量避免情绪内耗,寻求适合自己的、规律的生活节奏。年轻人要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既要树立远大理想,也要学会适度期待,不要苛求对每件事情的确定感,把“不确定”视为人生常态,将失望视作可能结果,坦然接受每种期待的落空,学会适当地对自己“松绑”,多做让自己内心快乐的事,重视自己的身体。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年轻人养生不能单纯依赖中药奶茶、中药糕点等药膳,对营养保健品、养生产品也不应过度追捧,强身健体的最佳配方其实还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即食饮有节,适当运动,作息规律,修身养性。很多人认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但其实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坚持一段时间,习惯的养成其实比想象中容易,因为当效果真正出现时,这种正反馈的激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