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欧

药物是我们对抗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其中包括:

钙和维生素D 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钙剂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50~70岁男性每天1000mg;≥51岁女性以及≥71岁男性每天1200mg),如果可能尽量通过饮食来实现,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补充剂。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宜用有机钙(如柠檬酸钙、醋酸钙等),不宜空腹,应与食物同服。

维生素D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0~1000IU,考虑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的特点,老年人群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每日维生素D3摄入量为800~1200IU。老年人群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肾1α羟化酶活性及消化道吸收功能减弱,而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不需要肾脏1α羟化酶羟化就有活性,更适用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以及1α羟化酶缺乏或减少的患者。目前国内上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有α-骨化醇和骨化三醇两种。不过,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引起高钙血症、高尿钙的风险更高,不推荐健康绝经后女性运用活性维生素D用于维生素D的补充。

双膦酸盐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等。口服且依从性较好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可以有效改善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并降低椎体骨折发生风险。不能口服或依从性差的患者,可以选择唑来膦酸,其可显着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风险并增加骨密度,可作为没有禁忌症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选药物。但长时间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会增加非典型性股骨骨折风险,所以口服双膦酸盐5年,或者静脉唑来膦酸钠用药3年后,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不建议长期使用。另外注意,口服双膦酸盐2小时内,应避免服用钙剂或含铝、镁等的抗酸药;静脉输注双膦酸盐可能有一过性发热、骨痛、肌痛等不良反应,通常3天后缓解;对钙或维生素D膳食摄入不足者应予以补充。

雷洛昔芬 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可在骨骼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的作用,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的风险。雷洛昔芬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升高相关,用药前应严格评估患者个体血栓形成风险。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PTHa)是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药物,间断使用小剂量PTHa(20μg/次,皮下注射,每日1次)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但因其上市前动物实验结果发现,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2年后有形成骨肉瘤的风险,目前该药物使用说明书明确规定治疗时间不超过2年。

降钙素 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降钙素类药物还能明显缓解骨痛,可减少骨折后急性骨丢失,建议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制动患者中短时间(3个月)使用。降钙素能使靶细胞产生抵抗作用,应间隙给药:即治疗1~3月,停药2~6月。单用降钙素,可引起低血钙及低血钙所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和骨丢失,因此使用降钙素期间应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