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也需要大脑主动“工作”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推陈出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读书也从电子书、有声书发展到现在的听书、短视频读书。但有人指出,阅读的过程是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听书则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青少年要多阅读少听书。

【真相】听书和看书只是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罢了。文字以光波的形式被人眼接收,再向大脑传递神经信号,最后到达大脑皮层负责处理文字的区域进行分析和理解。声音信号从耳朵采集到大脑形成编码,也和视觉信号处理的过程差不多。也就是说,无论是对文字,还是对语言的处理,大脑都是一视同仁的,都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贮存、识别、理解和记忆。

但是,比起单纯的看书,听书时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多了一道工序,那就是声音的符号化。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听书比看书更容易走神,更难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都会使得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尽管如此,当阅读造成视觉疲劳时,换一种学习的方式,是听书的优势,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没必要购买放射性检测仪

近日,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导致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销售火爆。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搜索“核辐射检测仪”,词条中的数据显示该类产品“本周增速”232%。

【真相】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张永清表示:目前来看,普通百姓购买放射性检测仪必要性不强。因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而且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核辐射检测技术专家魏鸿林表示,核辐射检测仪只能做一个定性的分析,而且对操作方法要求很高。如果样品里辐射就在波动范围内,是发觉不了的。对普通的民众来说,没有那幺专业的知识,用普通仪器去测很难发现差别。至于化妆品里面的放射性物质有比较精确的检测方法,应该拿去实验室检测。

胃不会越撑越大,也不会越饿越小

每次“暴饮暴食”过后,人们总会觉得自己的饭量比平时大,好像胃被撑大了一样。而在减肥时,人们吃的比平时要少,刚开始会感觉很饿、很想吃东西,习惯了之后饿的感觉也没有那幺明显了,感觉是胃也被饿“瘦”了一样。

【真相】胃是一个由多层肌肉构成的储存、消化食物的器官,平时一般处于轻度收缩状态,进食后,胃会根据进食量适当扩张。

一般情况下,人在空腹状态下,胃容量大约有50~100毫升;而在正常进食时,胃容量则可以达到1200~1600毫升。换言之,人在空腹和饱腹的情况下,胃容量差异可高达20倍。但是,这并不代表胃能够越撑越大、越饿越小。

人吃下食物后,食物会通过食道进入胃,胃壁有伸缩性,体积开始慢慢变大,胃壁渐渐变薄。偶尔大吃一顿,胃会被暂时性“撑大”,但容量不会发生改变。等到食物被完全消化后,它还是会回缩到原本的大小。但若饮食无节制,胃持续过度扩张,胃壁的肌肉纤维会被撑薄,弹性随之下降。长期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胃壁弹性降低,胃功能受损。

节食后为什幺感觉胃变小了?长期节食并不会把胃饿小,而是大脑开启了“饥荒模式”,即在没有吃到足量食物时,大脑就发出指令抑制饥饿感,降低食欲。胃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控制,以为已经“吃饱”了。

过分节食,缺少“工作任务”的胃会逐渐变得毫无热情,容受功能和神经反馈变弱,就连腺体也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分泌消化液。即使一直挨饿,胃容量也只会停留在完全空腹的大小,并不会因此而缩小。

因此,要想保持胃的健康,既不可过度节食,也不能暴饮暴食,每顿饭吃七八分饱,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在一天中合理规划。

另外,生活中不少人还常出现“没有胃口”的状态,这也不一定是胃的“锅”。简单比喻,人的胃里有一个感受器,会感受到某一个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再释放出一个信号,减少饥饿感。偶尔因为天气原因、情绪原因没食欲很正常,但长期如此,可能是神经功能紊乱或各类疾病造成的,需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