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失语

“真的好累啊,很少得到休息。”在妻子的微信视频聊天的画面上,人到中年的W声音沙哑、面容憔悴。

我的妻子出生在皖西北的乡村,离开家乡多年,她最关心的还是那些少年时期的闺蜜,其中一位便是W。多年来,在她们的聊天记录中,“累”是最常出现的字眼,即使W已经坐上了乡长的位置。

十年间,我们看着W从乡政府里的科员,一步步走上领导位置,真心为她感到开心。W和丈夫,都是乡镇干部,是典型的“小公务员”。由于W办事能力突出,性格直爽大方,在当地人缘颇好。

她来过几次我和妻子长居的南京,多数是出差,仅有一次是来游玩——那是尚年轻时的事。她来了,妻子自然悉心作陪。但她大多数时间都行色匆匆,做什幺都像打仗似的。几年前,她想买衣服,妻子陪着她逛商场,匆匆看、匆匆选、匆匆结账。就算是玩耍,也难以尽兴。赶时间是因为她的“业余时间”实在紧张,即便人在外地,工作任务仍像个时不时就响起的闹钟,催促她进入“角色”。

去年年中,她和几位同僚来江苏办事,顺便来南京和我们聚了一下。妻子看到她,心疼地说:“你最近又黑了。”她说,咋能不黑呢,为了劝阻农民在田间和道路上焚烧秸秆,她身处一线连轴转,就连晚上睡觉,都常常被梦到的“情况”惊醒。说话间,她的喉咙一度难以发出清楚的声音。

我们开玩笑说:“以为你当了乡长就出头了,谁知道更累了。我们心里的女乡长,应该是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形象,你怎幺一副‘血汗工厂’厂妹的模样?”她的解释是,乡镇工作有着上传下达的特质,事务千丝万缕,人手又不够用,自己不亲自上阵,很多“关节”就转不灵。洪灾来了“堵”洪灾,旱灾袭来“斗”旱灾,虫害来了“战”虫害……乡村大事小事,皆关联群众利益,干部时时准备“冲上去”再正常不过了。

这让我想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秀玲所写的一篇讨论“基层干部为何这幺忙”的文章,文中直言:呈倒三角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更多任务和责任层层下传,重压在乡村基层干部身上,乡村干部可谓负重前行。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这句歌词穿越岁月风尘深入人心,但这句歌词演绎的是“凡人”,莫非如今的乡镇领导也要体会这苦不堪言的“凡人感觉”?

感慨的背后是欣慰。在我们的视线里,一位“小公务员”从乡镇的最基层岗位做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逐步成长为领导干部。这说明,在公务员体系内,同样存在天道酬勤的逻辑。透过她的憔悴,也能明显感觉到她从“最基层”成长、获得体制认可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她这些年吃过的苦,也是一名奉献者身上挂着的“勋章”吧。这样的经历很难复刻,不过,对于志在乡村、情怀不散的人来说,从“前辈”的故事中感悟到某种人生经验和奋斗的路径,可以有。这样的叙事,已经超越了“女乡长”未来可以在行政体系中达到何种高度的思量,而是更多地展现出一种个人与职业成长的共性——“我们不一样”,其实我们也一样。因为,在人世间,我们为人生出彩所拿出的耐心、韧性,都带着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