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婷

大学生有志愿、有能力、有素质,

选择考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又有何不可?

大学要开设公务员专业?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的招生简章一出,随即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称赞,说学费比外面的培训机构便宜多了。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简直就是为当公务员而读书”“这已经是一种功利取向了”“是高等教育的失败”……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认识到,微专业并非独立专业,不授予正式学位,更像一门组合型选修课,不能将其误读为“公务员专业”。

不过,“公务员微专业”所反映的“考公热”是真实的,那幺学生将考公作为努力的方向,真的就如此不堪吗?

笔者以为,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现实考量。考上公务员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更不代表将来不会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器正常运作必不可缺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的各项事务、工作之中都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因此,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也是极高的,求职者需要具备合格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被录用。

现代社会的公务员早就不是群众刻板印象里的“养老”岗位了,而是需要“真枪实弹”为人民服务的。

西南大学的公务员微专业设有“中国文化史”“公文写作训练”“行政能力测试”等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新晋公务员的磨合适应期。

学生们通过系统学习相关课程并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使自己能够具备公务员应该有的能力和素养,这既能解决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也能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政策,对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都是有益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考公热”也意味着国家选拔的人才是优中选优,学生明知竞争激烈但还是愿意迎难而上,何尝不是一种决心和热忱呢?

网络上一篇名为《不能让年轻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的文章让笔者感触颇多,正如文中提到的,当代年轻人不是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而是就业难、待遇低等原因使得他们无法脱下。

诚然,成为国家公务员有稳定的待遇,但不能因此断定年轻人考公是出于功利和享乐的心理。我们不能一边要求年轻人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尽快为社会创造价值,一边批评、指责和讽刺那些考公的年轻人。

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幺,并且愿意为之付诸行动已经难能可贵。不管是创业还是继续深造,无论是就业还是考公,都是毕业生结合自身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作为成年人,大学生当然知道自己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

考公与否都是个人选择,录用与否更是由国家决定,社会不能一提起考公就刻板地认为是“范进中举”。所谓实干兴邦,大学生有志愿、有能力、有素质,选择考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