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小乐

认识老刘是在一个冷冽的冬日清晨,当时老刘给挖机做完伸展运动,走出驾驶室对我说:“这挖机看久了就像自己亲儿子一样。”我露出新人的傻笑说:“刘工你好,每天都要这样检修吗?”老刘从半人高的履带上跳下来跟我握着手说:“嗐,什幺刘工,听着别扭,跟他们一样叫我老刘就行!”

那是我到建筑工地上实习的第一天,正值深冬,一切都很冷,所以老刘的手显得格外温热,这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我刚到工地时,项目还没正式开工,工地上只有我和老刘常驻,所以很快就熟络起来。老刘是机修工,50多岁,身子却像杉木般笔直,这一点我觉得他比我更像年轻人。老刘在这个岗位上已经20多年,大家都说他是“多朝元老”,所以也有人为他打抱不平:他工作认真,功底扎实,带出来的多少届徒弟都升上去了,他却还在基层,这不是欺负人吗?但老刘对这些并不在意,他只是日复一日地做完工作,下班后看新闻、听戏曲,自得其乐。

项目很快就开工了,大家都变得忙碌起来,我和老刘也就没什幺交集了。或许是刚失恋的原因,我全身心投入工作里,对社交没什幺兴趣,所以很快就被领导“约谈”。领导说我工作认真刻苦,但不爱社交,这样“要不得”,很难“出人头地”。领导又拿老刘做反面教材,说他是老资历,公司刚成立时他就在,按道理早就“上去了”,但他性子太直,容易得罪人,也不愿意参加应酬,混了20多年还在基层,能怨谁呢?

我心里开始为老刘打抱不平。在我看来,老刘从没怨过谁,没人能质疑老刘的专业能力。老刘工作认真踏实,他热爱机械,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并没觉得这有什幺不好。当时的我,听了这些话便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世上人那幺多,能高升的终究是少数,总有大多数人要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若按领导和同事们的观念,这些人该如何自处呢?

我请项目部的同事看了场电影,当做我对“不爱社交”的回应,那个电影叫《芳华》。电影快结束时,我一撇头,看到边上的老刘已经泪流满面,我突然意识到那个年代就是他的青春。

回去的路上我和老刘走到一起,正不知如何和他聊聊他的青春,老刘突然问我:“小李,将来有什幺打算?”这问题难住我了,只能转移话题:“不知道,老刘你呢?”“我啊,工作到退休呗,然后拿着退休金谈一场轰轰烈烈的黄昏恋!”老刘的话逗得大家哄笑起来,我却陷入沉思。很久后,我想明白了,我迷茫是因为我被一种功利的价值观所裹挟:工作是为了升职,恋爱是为了成家,我们总在追着目标前进,仿佛没了那个结果后一切就毫无意义,我们为什幺不能像老刘一样享受当下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呢?

我不能说完全是老刘影响了我,但他确实让我看到了人的另一种活法:别听世俗的聒噪,去看自己喜欢的风景,不要被年龄绑架,开心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的芳华。

实习结束。拖着行李箱离开项目的那天,我远远地看见老刘轮流给他的“亲儿子们”做完伸展运动,随后将挖斗放平在地上——标准的直角式停放。我觉得挖机的那个姿态像单膝跪地的将军:谦逊而又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