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之

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更是21次提到“消费”,包括“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激发消费潜能”等等。毫无疑问,“消费”就是当前全社会的热词。

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在持续多年投资高增速之后,如今投资的边际收益已经逐渐下降。而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不确定因素显着增多,进出口增长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消费也就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成了中国经济攀上新高的关键一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这些也都表明,当前中国的消费形势整体依然向好。当然,国内消费也面临一些紧迫的课题。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2023年消费高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去年基数较低,剔除基数效应后消费整体仍呈弱复苏。

从当前的消费市场看,中国的消费也逐渐呈现了一些新特点。比如今年3月甘肃天水麻辣烫走红,也带火了当地的土特产。事实上,这种由社交平台偶然捕捉进而带动当地文旅大火的案例已有不少。此前的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游,都有着相同的路径。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消费模式,就是一个亮点,也提供了刺激消费的新路径。

此外,新能源汽车、国货“潮品”、悦己消费、户外运动等等,都是近些年涌现的消费热点。从这些也能看出,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的质地,除了产品本身,还有产品所带来的情绪价值和精神体验等。因此,相关品牌应当敏锐把握这种新的市场动向,努力实现自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更多文化附加值,从而占据消费链条上更有利的位置,也为市场提供更多元的供给。

在这方面,相关部门也可以有更多作为。比如,文旅大热背后不乏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社交平台推广,推出专门的旅行线路,协调行业制定合理价格,建立旅游纠纷的快速处理机制……由此可见,那些消费市场里的“泼天富贵”并不是从天而降的,都是逐渐铺垫、厚积薄发的结果。

从更大的层面看,激发消费活力还有很多发力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出台优惠性的消费政策、鼓励夜经济或地摊经济等多样消费形态等,都是可行的思路。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同样有刺激消费的效果:规范行政执法,保障市场主体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说一千道一万,消费的前提还是“有钱”,激发消费活力根本上还是要靠增加居民收入。2023年,《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下发,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促消费政策不是所谓的“掏空钱包”“透支需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增加收入”,其实就是消费增长的关键。

那幺接下来,各地各部门还需要持续努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促进就业,从活跃资本市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着手,营造“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的社会氛围,为“激发消费活力”找到具体、扎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