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霍雷祖陶器已成为欧美市场新宠,这给守护陶艺传统的完整性带来了挑战。

索林·朱贝加的爷爷是一名陶匠,他的曾祖父也是一名陶匠。朱贝加说自己从八岁起就开始玩陶轮了。

朱贝加现年63岁,他的妻子48岁,两人都是陶匠,居住在罗马尼亚南喀尔巴阡山脉脚下的霍雷祖镇,距布加勒斯特三小时车程。

霍雷祖镇约有50名陶匠,运用传统工艺制作一种有300多年历史的陶器。2012年,霍雷祖陶瓷工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包括朱贝加一家在内,镇上绝大多数陶匠都住在奥拉利街(“奥拉利”在罗马尼亚语中的意思是“陶匠”),他们在这里经营家庭作坊。这些陶匠会在家门口悬挂陶盘来招揽顾客,有些人还在院子里养着鸡和猪。

5月初的一个下午,朱贝加穿着一件沾满黏土的围裙,给我们展示了他爷爷于上世纪20年代制作的蜂蜜罐和果酱罐。他说:“这就是我的故事!”朱贝加于2021年被罗马尼亚文化部评为“人类活珍宝”。

| 传统技艺 |

霍雷祖镇的陶匠一年到头都在工作。制作陶器,一般需要两名分工明确的陶匠。塑形工,多为男性,负责将黏土制作成坯体。装饰工,多为女性,负责在坯体上绘制传统纹样,如螺旋、波纹、蜘蛛网、公鸡、蛇、鱼,以及一种叫作“生命之树”的树形纹,树上还装饰有苹果。

“我们做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不过也有各自的风格。”44岁的阿依达·弗里古勒说,“这就像书法一样。”她是霍雷祖镇的一名陶匠,专门负责坯体的装饰。

很多塑形工和装饰工都是夫妻,就像朱贝加一家。49岁的康斯坦丁·比斯库和42岁的妻子也住在奥拉利街,两人在家庭作坊里制作陶器。比斯库使用的是脚动陶轮,一天能做将近300件陶器。

比斯库说:“制作陶器相当累,也很脏。”他指的是陶匠们使用的灰色黏土,这种黏土来自霍雷祖镇的一座小山。很多陶匠家庭都在这座山上拥有一小片地,是世代相传的。

装饰工也会用到陶轮,还有一些特制的工具,比如一种很像自来水笔的工具。这种工具是用牛角、鹅毛或鸭毛做成的,主要用来绘制图案和上色。霍雷祖陶器一般使用色彩柔和的颜料,比如绿、蓝、红、棕和象牙色。陶匠会用铜粉、钴粉,还有当地的矿石自己调制颜料。

绘制像蜘蛛网这样的复杂图案时,装饰工还会用到另外两种工具:用猫胡须或野猪毛制成的刷子,以及一头固定有金属针的树枝。

坯体装饰完毕并且干透后,会被放入窑炉内进行数小时的烧制。之后,陶匠会给坯体淋上一层釉,再次烧制。

| 成为欧美时尚单品 |

近期,霍雷祖镇的许多陶匠都参加了罗马尼亚的两个民间艺术节,展示并售卖他们制作的陶器。

“霍雷祖雄鸡”是霍雷祖镇自己的陶器展,当地人将雄鸡视为故乡的象征。“库库泰尼5000”是在雅西市举办的一个全国陶器展,距离霍雷祖镇八小时车程。库库泰尼人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开始在现为罗马尼亚的土地上制作彩陶。

近年来,陶器的热度逐渐攀升,霍雷祖陶器开始出现在一些经营时尚商品的零售商店里,如洛杉矶的“失物招领”、哥本哈根的“捡到归我”、柏林的“国际衣橱”、米兰的“卡巴娜”以及伦敦的“民俗小屋”。

“市场对陶器的需求很大。”出生于罗马尼亚的“民俗小屋”所有人爱丽丝·蒙泰亚努说。她最近向法国“三叶草”餐厅出售了一批霍雷祖镇生产的陶制餐具。蒙泰亚努说,装饰行业现在非常偏爱手工艺品,如果是“鲜为人知的”,那就更好了。

赫尔勒·贾尔加德,“捡到归我”的所有人之一,初次见到霍雷祖陶器是在2021年意大利的一个跳蚤市场上。当时,她发现在一个绘有大理石花纹、边缘装饰有圆点的盘子底部写着“霍雷祖”。贾尔加德至今仍然觉得那个盘子非常惊艳。

她试图联系霍雷祖镇的陶匠,一开始困难重重。后来,她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了玛丽亚·斯特凡内斯库的儿子,布加勒斯特的一名警察。斯特凡内斯库是一名装饰工,她儿子为了推广母亲的作品,创建了照片墙账户。

此后,“捡到归我”开始从斯特凡内斯库那里批量购买陶器。斯特凡内斯库和一名塑形工合作制陶,两人不是夫妻。“捡到归我”一次大概购买数百件陶器,截至目前已经支付了5万美元。

在“捡到归我”的店里,小型陶器售价25美元,大一些的售价75美元。这些陶器是通过卡车运到哥本哈根的。“我最担心的就是运输,”斯特凡内斯库说,“都没办法睡觉!”

斯特凡内斯库说她每天可以完成50件陶器的绘制,但没办法计算单件作品的成本。最大开支是两个电窑炉的电费和支付给合作塑形工的工资。与其他陶匠一样,斯特凡内斯库也需要靠种菜和饲养动物来抵消部分开支。

| 能否守住传统?|

罗马尼亚农民博物馆馆长维吉尔·内图莱斯库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霍雷祖陶瓷工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罗马尼亚来说非常值得骄傲。布加勒斯特人种学和民俗学研究院人类学家科丽娜·米哈斯库说,教科文组织的认可也让更多年轻人加入了陶匠的行列。

为了保住非遗称号,每六年需要向教科文组织提交一份关于这项工艺的报告。报告中应包含维持传统霍雷祖陶瓷工艺的方法,以及陶匠们使用的工具。

米哈斯库撰写了最近的一份报告,已经提交给罗马尼亚文化部。她说,人们会担心,面对现代审美的影响,如何才能不被取消非遗称号,以及如何守护陶艺传统的完整性。

欧洲法规对陶瓷制品中的重金属使用有严格规定,接触食物的器具更是被检查的重点。因此,很多陶匠现在用的是电窑炉,而不是烧木柴的窑炉。电窑炉的温度更可控,能稳定升温至1900华氏度,在这种高温下才能烧出安全的餐具。

霍雷祖镇的一些陶匠现在也会使用预制黏土,而非自己配制。还有些装饰工会使用非传统的纹样和色彩。比如,斯特凡内斯库就用过亮红、黄和粉色。国外的采购商有时会要求制作一些新样式的陶器,许多采购商偏爱饱和度高的单一色调,不喜欢传统的动物纹样。

“顾客就是上帝,但最终作决定的人是我。”斯特凡内斯库说。提到作品中的非传统色彩,她表示自己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62岁的康斯坦丁·波帕和57岁的妻子一起制作陶器。两人一般会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但他们认为,如果使用艳丽的颜色,作品就和霍雷祖没什幺关系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秘书长蒂姆·柯蒂斯在一份邮件中提到,非遗名录建立20年以来,只进行过两次除名,且都和技艺的现代化无关。他说,非遗称号的授予充分考虑了传统技艺的发展和演变。

位于奥拉利街的奥拉利文化中心于今年9月落成,用来展示霍雷祖陶器,以及举办相关会议。该中心由霍雷祖镇和罗马尼亚政府出资运营。镇长的新闻发言人丹妮拉·奥格雷泽努在一份邮件中说,开设文化中心的目的是吸引更多游客,提高人们对霍雷祖陶器和陶匠的关注。

然而,霍雷祖镇的一些居民担心游客也许不会去这个文化中心。奥拉利街距离霍雷祖镇入口大约十分钟车程,而入口处有很多纪念品商店,其中部分商店会售卖保加利亚陶器。52岁的劳伦蒂乌·皮埃特拉鲁是一名陶匠,他妻子家连续五代人都是陶匠。皮埃特拉鲁开了自己的商店,卖的是霍雷祖陶器,每件售价从2美元到54美元不等。他指出,许多游客会把保加利亚陶器误认成霍雷祖陶器。他说:“这就是我给每件陶器都注明产地的原因。”

编辑: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