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吉方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叶世祥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版

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审美主义”的问题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在向来被称为“诗的国度”的中国,审美主义思想是连接中国美学的哲学本体观与文学艺术实践领域的重要价值支点。从美学思想史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丰富的审美主义思想,但由于中西美学相异甚大的理论生成语境与哲学运思方式,在审美主义思想发展的学理层面与现实层面上自然会产出复杂的思想枝蔓与理论分野。这也决定了,对审美主义思想的研究需要有一定的思想纵深与宽阔的理论视野,更需要那种能够有效融合不同思想资源与学理分歧的学术贯通能力和行之有效的能够深入问题实质的方法水平。叶世祥的著作《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版)正体现了这样一种研究的特征与水准。

正如作者所说,无论是从选题还是内容上,“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都不是一个讨巧的尝试。“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这些学术研究中的“大词”,不但早已被那些聪明的研究者所抛弃,而且,正像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本身固有的理论难题一样,对这一选题的研究很容易落入两种常见的俗套之中:一种是西学资源与理论命题的“归纳转述式”研究,另一种则是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线性梳理式”研究。从方法层面上看,归纳和转述西方审美主义的理论内容不难做到,线性梳理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也很容易,难就难在面对中西不同的思想资源,如何既避免常识性的阐释,又不流于资料性查摆和观念性分析的泛泛而论,在真正深入审美主义思想的问题实质的过程中,展现作为一种美学主潮与时代思想的“审美主义”是如何在中国文学、美学的土壤与生态中生长繁衍,并锤炼出“中国审美主义”这样一种思想范式的。《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为中西审美主义思想的不同体认与运思形式找到了一种恰当的阐释方式和思考路径。作者不但在中西审美主义思想资源的耙梳整理中,深入探讨了作为一个美学理论问题的审美主义的发生语境、理论纵深以及思想流变过程,而且在这样一种思想和理论背景上,成功地将中西审美主义思想资源的学理分析融入20世纪中国文学美学的历史演变过程。在面对审美主义的问题的过程中,作者跳出了“西方与中国”这样一种传统的阐释框架,没有被中西审美主义思想理论融通与阐释裂隙的矛盾所束缚,既在理论层面上阐释了中西审美主义思想不同的语境特征,又没有完全踯躅于概念与学理分析,而着重面向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发展的现实经验。既有学理层面上的剖析,又有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审视,从而为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的范式。

其次,《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时代变迁过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其内在的精神困惑与外在的现实矛盾做出了成熟的思考。作者提出,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不可能由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胚胎自然发育而成,中国当代学者从对尼采、叔本华、康德、席勒等西方美学大师的审美主义思想的重新发现中激活了言说审美主义的渴望,但庞杂的中国审美主义思想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有着一条清晰的内在演进线路,而是形成了不同的面相。如20世纪30年代的“审美独立论”和“审美救赎论”,50年代以来的审美主义思想的政治阐释,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转型中的审美主义的式微,以及90年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科学主义与激进主义等多种思潮的交叉融合,都展现了审美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思想流变中,不断更新理论发展路向、不断催生思想争鸣空间的态势。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阐释这些流变的过程,而是抓住了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发展中不同理论面向的思想纠结之处,顺理成章地带出了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问题形式与基本状况,从而在有效把握论题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精湛的理论修养与敏锐的思想洞察力。

最后,将审美现代性的视角引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是该著的一大亮点与主要收获。作者将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审视有效融入具体研究过程,在中国审美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科学主义、激进主义等思想的关系的分析中,对中国当代审美主义话语的思想内涵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作者提出,中国当代审美主义话语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从本体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本性,强调审美的超越性、审美的独立性、审美的纯粹性;二是从功能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救赎功能,将审美视为一种生存态度;三是从价值论上,在审美与现代性的繁复关系中高扬感性、自由和审美理想;四是作为泛审美化时代里的一个非常富有小资情调的世俗生活中的雅词。”不能否认,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现代性转型的成分与趋势,但由于复杂的历史情势的影响,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在现代性历史生成中展现出多重的悖论性特征,包括西方思想资源与本土话语的紧张、政治意识形态诉求与文学个性体验之间的悖谬等,这些悖谬与矛盾既是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的现代性特征,同时又是它的生成方式。作者没有局限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的现代性表征的分析,而是从审美主义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张力中透析与把握其思想的潜流与不同语境中的话语分歧,从而在广阔的知识视野与深刻的思想反思的立场上对这一矛盾主题做出了深刻的揭示。

可以说,中国美学与文学研究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思想的掘进、观念的突围,还是理论的创新、方法的演进,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论是面向中国还是西方,审美主义思想研究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台面上的案头工作,更应该是一种切近文学与审美经验的思想清理,这种思想清理只有碰到中国语境、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的时候,才真正显示出那种思想的多维性。在这方面,叶世祥的《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美学研究的学术进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