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月

《中国占星术的世界》,(日)桥本敬造著,王仲涛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版,10.00元。

被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年)称之为天文学的“愚蠢女儿”的占星术,在确立近代合理科学的同时,被从科学的领域中驱逐了出去,因此走向发展的道路,这反而使之融入了大众文化。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每天都能从微信、微博看到关于星座性格、运气及爱情的及时更新。怀揣对星座的好奇,我翻开了由日本人桥本敬造写的《中国占星术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版,下引该书只注页码),一边腹诽日本人为什么不写日本占星术的世界,一边怀疑一个日本人对中国古代的占星术到底能了解多少。

桥本敬造虽然没有给我想要的星座命运的传奇揭秘,却给了我一个他眼中的中国古代的星相世界。

占星术亦称“占星学”、“星占学”、“星占术”,是根据天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在原始社会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产力都很低,对自然现象中的一些规律没有掌握,于是把人们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早期的占星术多是利用星象观察来占卜较为重大的事件,如战争的胜负,国家或民族的兴亡,以及国王或大臣的命运等,后来逐渐扩展到个人命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占星术先是一种科学,后才行占卜

桥本敬造告诉我们说,中国古代的星相世界,其实不全是迷信,它首先是一种科学。对中国古代人而言,天支配世界,天给人带来幸福,也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宇宙说还是以科学为根据的,从“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再到“安天论”、“穹天论”、“昕天论”,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诸多神话,来解释天体的中国古代人对太阳、月亮及星星们的认知和逻辑。

汉代初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图1)留下了中国战国时期的文化情景,那上面也清楚地记述了用各种各样形状的彗星占卜的这种现象。(P43-44)

图1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汉代帛书“彗星图”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占书》上是将流星作为彗星的。从天而落的石头叫陨石,这一说法古老的例子有《春秋》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记载的“星陨如雨”。流星群的出现和陨石的降落都和金字偏旁的文字相关,即由于和金属制作的武器相关,于是,就被解释成兵乱、战争的前兆。(图 2)(P44-45)

图2 河南省南阳出土的画像石中画的流星之神

占星术的发展是天文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人为了了解天体运行的基准,设置了天的坐标系和二十八宿,并且出现了作为兵术占卜所必需的行星占卜,即“五星占”。五星运行又和五行对应(见下表)。

五星对应表

中国的星图中,最有名的是宋代基于观测所描绘的淳祐天文图(1247年)(图3)。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全天图,即所谓盖图。(P78)

图3 苏州南宋石刻淳祐天文图碑拓本

在整个《第三章 占星术的发展》中,作者使用了大量图表,短短的79页中,居然有12张表!而有的表还不止一页纸,更有的多达四页之多。图有23张,有的来自古代画像、石刻中的拓本,有的来自古书。桥本敬造用简洁的语言、鲜明的表格和形象的图画,将枯燥的天文学知识丰富地展示了出来。

中国古代占星术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中国占星术最具典型特征的是为统治者服务。中国占星术最大的使命,就是通过观察天上的变异现象,理解其意义,进而改变政治。

关于王朝的更替和天文现象的关联,在《汉书·高帝纪》中有个有名的记录:“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这一记录说五行星汇集于二十八宿的井宿时和汉高祖刘邦入秦的灞水边的时间是一致的。

再如,作者所举一个有关彗星出现的占卜。建元二年四月,“星孛天纪,至织女”。 这是天市垣北面的天纪星官出现了和彗星有关的天文现象,占卜文说:“织女女变,天纪为地震。”而《汉志》接着写道:“至四年十月,地动,其后,废陈皇后。”

作者的研究表示,在文化和占星术的关系中,道教的影响最大,是它引导中国占星术从国家占星术变为向个人命运占星术的发展,拓展了医学和阴阳五行说。(图4)

图4 《难经》中的人体经络和二十四节气对应图

接着,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佛教的占星术与基督教和天宫图,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通俗的星座文化,则来自西洋占星术。(图5)

图5 黄道十二宫和兽带十二星座的关系(目前)

如果读者也对中国古代占星术感兴趣,不妨也翻开这本书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