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十月革命”后,1917年12月20日,契卡(“全俄肃反委员会”的俄语缩写)成立,以“红色恐怖”(捷尔任斯基语)的手段,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为”。

随着俄国内战的白热化,契卡拥有了巨大权力,无情打击任何可察觉的“反革命因素”。

成千上万的“阶级敌人”——包括许多优秀的俄罗斯学者,遭到逮捕,未经审讯即被枪决。

这引起了列宁老友高尔基的深深忧虑。

他大声疾呼,反对契卡滥用权力……

一、冲突

高尔基出生贫苦之家,4岁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时代。他自学成才,靠写作一举成名。1905年,同情革命的高尔基参与创办《新生命》杂志。因而结识了该杂志主编、比自己小两岁的列宁。

不久,高尔基和列宁相继流亡国外。

1907年到1913年间,他们暂居意大利的卡普里岛,共同办学,培养革命者。此时,两个人在思想上发生了冲突。高尔基认同宗教的重要性,试图将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列宁认为他这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列宁在瑞典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于1917年4月16日乘火车回到彼得格勒,并在11月7日(俄历lO月25日)发动了“十月革命”。

布尔什维克成立了“工农临时政府”,列宁当选为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

此时,早先回国的高尔基与列宁发生了第二次冲突。

1917年10月25日,赤卫队攻占冬宫(据苏联解体后的研究资料表明,当晚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很快就投降了,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从赤卫队冲进冬宫的那一刻起,高尔基就在自己主办的《新生活报》上发表文章,进行抨击:“已经差不多两周了,每天夜里都有成群的人洗劫酒窖,豪饮,用酒瓶子相互砸脑袋……”

二、求情

很快,在广阔的俄罗斯土地上,苏俄红军与白军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内战。契卡四处出动,逮捕“反革命分子”。据统计,1919年5月约有1.6万名“反革命分子”被关押在劳改营里,到1921年9月就达到了7万人,其中许多人被处决。

契卡惩处的“反革命分子”中,有许多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

高尔基对这样的“红色恐怖”深感忧虑,他反对“私刑”,指责契卡滥捕滥杀。他组织了“提高学者生活水平委员会”,保护受到饥饿、寒冷和政治无常威胁的知识分子……

高尔基冒着危险,给列宁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不断地为那些遭到“契卡”逮捕的知识分子向列宁求情。

1919年9月,契卡“以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名义,逮捕了数十名最着名的俄罗斯学者。这在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不安。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通科夫请求高尔基写信,向列宁求情。

高尔基当即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

“这些人都是不过问政治的,他们中多数人都是老者和病人,监狱会让他们死亡,他们已经因饥饿而相当衰弱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站在这些人的一边,我宁愿被捕和坐牢,也不愿对杀害俄国最优秀和最宝贵的力量表示沉默。”

由于信的内容过于激烈,当9月11日通科夫去见列宁时,直到临走前才将它交给了列宁。列宁看后,淡淡一笑:“高尔基以前就是个政治上不成熟的人,现在依然如是。噢,他身体怎样?代我问候他……”

9月15日,列宁给高尔基写了回信:“瞧你想的,多大的苦难!多幺的不公正!……让这样的知识分子坐几周的牢不是罪过……”

三、放逐

1920年4月22日,列宁50岁寿辰。

高尔基写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一文,由《共产国际》杂志作为社论发表,同期杂志还发表了他的另一篇文章。

在这篇为列宁50岁寿辰而写的纪念文章中,高尔基不仅谈了列宁的个人性格、能力和行事方式,也对对苏维埃现实生活和“红色恐怖”做了评价。“就我个人而言,列宁作为社会改革家的作用要低于他作为世界革命家的意义……”

这样饱含讥讽的文章,是列宁不能接受的。

7月31日,列宁对此做出了最尖锐的回答:“我在征集签名之后,向政治局提出如下建议:中央政治局认为《共产国际》第12期刊登高尔基的两篇文章,尤其那篇社论,是极不妥当的,因为这两篇文章不但没有任何共产主义的东西,相反有许多反共产主义的东西。今后,此类文章绝对不得在《共产国际》上刊登。

列宁与高尔基的友谊,亦告断绝。

对待高尔基,显然不能像对待其他知识分子那样。列宁给高尔基写信,动员他出国治疗肺结核。“您都咯血了,您竟然还不走!这真是,真是,太过分了,不合情理了。”

无可奈何之中,高尔基再次流亡国外。

在列宁生前,高尔基一直漂泊在外,直到1927年才回到祖国。

(摘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