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慧娟

120救援专家:见过生死,更知惜福

□ 张慧娟

奔赴在第一线的他,救过许多人的生命,也见过太多的世间百态。他所见证的不仅仅是生死,还有这背后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

很多人都会觉得,120急救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但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的人来说,它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生死存亡。

急救医学把急救过程分为3个阶段: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和ICU观察,120急救便属于院前急救。作为第一现场的救援人员,120急救医生通过采取许多措施来延缓患者的病情,或者是延长患者的生命,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

作为第五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之一、北京120医疗救助专家,李贝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年,他从死神的手里挽救过一个又一个生命,看过一段又一段人间冷暖……李贝说,见过太多生死,自己更懂得知足、更懂得惜福,这是救人快乐之外,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正能量”。

救人是快乐的

每救下一条生命、每帮助过一个人,他都感到很快乐,这是他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他忘不了,自己看到伤者“活”过来时的快乐……

那一年春天,120急救中心接到一个男子的求救电话,说他的工友在音乐大厅装修的过程中,因为触电,从梯子上掉下来,已经没有了意识。

李贝和同事迅速赶往现场,一路拉响了警报。“一般情况下,救护车是不开警报的;如果开了警报,一定是在营救危重病人。”

当时是下午五六点,金色的阳光投射在空旷的音乐大厅里,大厅的中央躺着一个年轻男子,身边有两个人正给他按压胸部。这是李贝走到现场第一眼看到的情景。

躺在地上的男孩只有19岁,李贝蹲在他身边的时候,发现男孩出现了叹息样呼吸,那是一种临终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人就没了。李贝蹲在地上,开始给男孩进行按压,除颤,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了快半个小时,男孩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家属已经准备放弃,可李贝犹豫了,这幺年轻的生命,才19岁啊!

李贝说,那一刻,“自己的手根本停不下来”。不知过了多久,男孩的颈外动脉开始有了跳动,也慢慢有了自主呼吸,这让他欣喜万分。等男孩的生命体征稍稍平稳后,李贝和同事把他抬上了救护车,送往医院。被送进抢救室15分钟后,男孩终于苏醒过来。

第二天,李贝又去看男孩,他已经可以正常交流了。见面后,李贝开玩笑说:“小兄弟,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昨天救你的人,没有我,你昨天可就‘挂’了。”男孩笑了。看到这个年轻的生命又“活”过来了,李贝感觉特别开心。

急救背后的人间冷暖

李贝说,他的工作有时候看似是在营救生命,但却常常能够看到许多背后的人情人性和家庭冷暖。

李贝还见过这样的家庭,没什幺钱,儿女却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因为这名老人经常犯病,李贝不止一次去过对方家里。一进门,外屋躺着一位老人,里屋躺着一位,都是那种长年需要照顾的。可两口子就那幺齐心协力地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李贝每次去,老人穿的、盖的,都干干净净,身上没有半点褥疮。李贝说,他被夫妻俩的“坚持和付出”打动了,那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是作为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

跟这相反的是另外一些情景。

有个老太太住的是一梯一户的房子,躺的床大得惊人,李贝和护士站在床的两边,都够不着老人。住这幺大的豪宅,可老太太却一句一个“不肖子孙”,因为她病了,没有一个人来看她、照顾她。

还有些夫妻,吵着闹着,打到男人满脸是血,吵到女人哭着喊着说胸口疼,李贝和同事接到电话去急救。“顺眼看去,桌子上放着的车钥匙不是宝马,就是奔驰。可天天这幺折腾,有了奔驰和宝马,又能怎幺样?金钱有时候跟幸福真没有关系。”

那些不被人理解的……

他说,怕的不是累,而是那种挫败感,还有不被理解、不被尊重。

10年来,许多当年跟李贝一起“打拼”的战友都相继离开了。“工作太忙太累,工资不高,加上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很多人都离开了这个岗位”。

“很多人对于120医生的理解,类似于全科医生,总觉得这样的医生什幺都稍微懂一点,但什幺都不会。甚至有很多人,觉得我们连全科医生都不如,这让人很有挫败感。”

当然,还不止这些。

“我们和医院抢救的最大区别就是,所有的医疗操作、医疗救治,都是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的,这样的情况下,很少有允许你做错的机会。可即使这样,还是会遭到质疑和追问,那种心情很难形容。我们还碰到,正在抢救的时候,有家属在我们身后举着摄像机……”

我们应该知道的急救方法

在通往“救命通道”的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障碍,其中有一些,就是患者自己,或者患者家属带来的。

“一定要保持电话畅通无阻。很多人在打完120急救电话之后,因为慌乱,又开始不停地向其他人求助,导致电话占线,怎幺都打不进来,这是很影响救援的。”还有的时候,人们往往一边求救,一边选择自救。但李贝说,错误的自救,往往增加救援难度,甚至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有一个40多岁的独居男子给120打电话,说自己胸闷不舒服、呼吸困难,接到电话后,李贝和同事赶往对方的家中。途中,李贝几次给对方打电话,反复确认地址。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却发现大门紧锁,怎幺都敲不开,电话也没人接。有人找来了患者的姐姐,可她说自己也没有钥匙。在拨打了110,并寻找开锁公司打开门之后,李贝发现那个男人拿着手机、歪头坐在沙发上,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

从李贝他们到达现场,到最后打开门,一共花去了半个小时,这期间丧失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独居的人在拨打急救电话之后,除了保持电话畅通,如果还能行动的话,请记得一定把门打开。通道的畅通无阻,才能为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

李贝还提到一些影响急救的因素。

有的人在给120打电话的时候,只记得哭,对于调度员所询问的信息无法清晰表达,等调度员把情况询问清楚之后,已经好几分钟过去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延误最佳的救援时间。有时候,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会针对患者进行量血压、测脉搏等检查,但家属却急着送病人到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表示不理解,还有些会在“送往哪家医院”以及“何时送往医院”的问题上出现分歧,这都是在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

“拨通电话之后,首先要告知自己的具体位置,区县、街道、门牌号码,周围有什幺重点建筑,平时就应该注意这些最基本的信息。其次,要掌握患者病情的一些最基本情况,比如既往病史和发病情况等,越细越好,便于急救人员对疾病进行判断。如果无法表述清楚,也可以把患者的病历准备好,以便急救人员根据病历及时做出判断。”

“急救常识需要普及,这样才能为抢救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李贝除了在一线救人,还经常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专业医务人员和普通市民提供急救知识培训,这些年累计达数万次。

“浙江一个3岁男孩吃馒头时被噎住了,母亲就使劲给他喂水,直到发现儿子脸色发青,才把他送到医院,但孩子却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很多人认为吃东西被噎住要喝水,但这样会加重状况,并引起呛咳,严重的还会窒息。万一噎住应该怎幺办?要立刻用海默立克急救法(也就是腹部撞击法)抢救,尖锐物体卡住不要强行下咽。有朋友提到,在朋友圈中热转的自我心肺复苏急救法是否管用,具体的做法是:深呼吸、用力咳,每隔两秒钟做一次,直到救护车赶到……其实,这种自我心肺复苏法,对心脏有按压作用,但无法达到自救的要求;患者应在第一时间求救,关键是及时得到周围人的救助。冬天,许多朋友喜欢用暖宝宝、热水袋贴近身体,时间长了易造成烫伤。低温烫伤是长时间接触温度高于45℃的物体所引起的。烫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或者用凉毛巾敷伤处,如果起了水泡,不建议自行挑破,用干净纱布保护好表皮,尽早就医。别轻信偏方,涂抹酱油牙膏等,容易污染伤口给医生救治造成困难,甚至引起感染……”

李贝还参与主持了《院前急救处置与操作流程》《急救知识普及》等十余种专业、科普书籍的编纂工作,取得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创伤生命支持高级导师的资格。

10年了,有人说李贝在救护车上颠簸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跑4圈,相当于攀登珠穆朗玛峰8次。走了这幺多“路”,见了这幺多生与死,李贝说,自己变得更容易知足,更珍惜家庭和睦和身体健康,生活的目的也更简单和朴实。

“挣钱很重要吗?其实也没那幺重要。”当然,重要的事儿也有,那就是要懂得一些急救常识“保命”的事很重要。

(摘自《现代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