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东 吴君德



生命最后的微光

□ 张晓东吴君德

说实在的,能够在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坦然面对,仍能惦记着家人,能够照顾周围人的感受、非常通情达理的患者,我只见过一位。那是快10年前的事,因为隔得太久,细节已经记不清了。

她是一位30岁出头的女性患者,是北大的学生,研究生在读。她的孩子很小,老公对她也很好。这位患者为人非常通情达理,在读书期间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相处得非常好。她一检查,就被发现是晚期胰腺癌。我们都知道晚期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癌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很短。因此,我们知道她的结局不会太好,她自己心里也很明白。

从住院开始,我们就给她进行化疗。一开始疗效挺好,肿瘤有所缩小,她和她老公都挺高兴的,不停地感谢我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我明白,离她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是不管治疗效果如何,这个女孩都非常信任我,把医嘱执行得非常好,和我们沟通起来也很愉快。恶心、呕吐、腹泻……这些严重的化疗毒性反应并没有让她和其他患者一样,对医师和治疗失去信心,反而很配合我们的治疗,对我们为她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对他老公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充满了感激。她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觉得责任重大,绞尽脑汁地设计治疗方案,就想能多给她减轻一点痛苦,让她多活一天。

随着病情的发展,终于到了那一天,我感觉她可能撑不过那晚。于是我下班没有走,陪着她。到了晚上大概七八点,我到床边看她的时候,她呼吸已经很困难了,说话声音也特别微弱。但我看她的样子,似乎是要和我说些什幺。于是我探过身去,将耳朵贴在她的嘴边,她的声音像细丝一样,若有若无:“太晚了……你孩子还小……你快回去吧。”那一刻,我的心似乎被什幺东西揪住了,嗓子发紧,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说完这句话后两个多小时,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晚,我彻夜未眠。

这事到现在都快10年了,想起来我还是很难过。我只能用“仁义”来形容这位女性,都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了,居然还想着别人。后来她的先生也带过别的患者来找我看病,跟我提起她时,眼睛还是红红的。看来这些年,他也一直都没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我们文化中,一直都重视“生”,避讳“死”。在我这些年的从医生涯中,见过了太多患者和家属,由于医学常识匮乏,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治疗失败,轻则埋怨,重则咒骂,甚至拳脚相向。长久以来,人们只乐于接受“福寿双全”“延年益寿”等文化信息,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而像这样一位用坦荡的心对待死亡,用包容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生的意义对她来说可以说是永恒的。她走了,却长长久久生活在我们的想念中。

(摘自《品读》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