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羲

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但是本土饲养的洋猪品种却占据超过95%的市场。真正的中华土猪已成为市面上的稀少品种,更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作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太湖猪,原产自苏州,是我国本土极具代表性的猪种。半个世纪前,仅苏州地区就有超过40万头。太湖猪特别能生,一胎可产崽15只左右,比一般外国母猪多一半。太湖猪还特别好养活,吃啥都行。然而,随着国外洋猪的冲击,太湖猪种群快速萎缩,一度不足千头。在市场冲击下,太湖猪的一些特点竟成了致命伤。太湖猪10个月才长一百三四十斤,外国猪普遍6个月就能长到两百斤。长得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料肉比例,外国猪大概吃3斤饲料能长一斤肉,太湖猪要吃到5斤饲料才能长一斤肉。体型小了,屠宰率也降低。太湖猪的屠宰率只有56%,外国猪高达72%。此外,太湖猪瘦肉率很低,只有42%,而外国猪可达65%以上。从关键数据上看,太湖猪已全面落败。它得不到养殖户的青睐,数量锐减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太湖猪原有的7个品系,已有一个灭绝。

太湖猪面临的问题,几乎所有中国土猪都在面对。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90种地方土猪中,国家级保护品种有42个,省级保护品种32个,保护品种的比例高达82%。普遍而言,我国土猪的种群存续不容乐观。资料显示,我国土猪灭绝8种,濒临灭绝5种,另有24种濒危。

经典川菜回锅肉的原料成华猪,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候,仅剩下五六十头,比大熊猫还稀少。经过十多年的保种,到去年底成都市种畜场与邛崃嘉林生态农场的成华猪保种基础群体有公猪16头、8个家系,母猪150头;育种核心群体有公猪20头,母猪300头。

如今,有一些土猪品种正在逐步走出困境。三次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0年、2006年和2014年)的里岔黑猪,也曾面临绝种的危机。2007年,原产地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存养的纯种里岔黑猪繁殖母猪仅有155头,育种公猪17头。为了保护这一我国唯一、世界第二个有多肋性状的猪种,当地政府大力发展里岔黑猪的保种选育工作。如今,胶州市保种场存养8个血统的公猪36头,基础母猪650头,全市年出栏里岔黑猪多达2.4万余头。

(大夏荐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