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瑾

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着名实验。一般认为,抛硬币时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1 ∶1。但是大多数人不愿对抛硬币等额投注,原因就在于对于损失的厌恶:“他们不愿在抛硬币上冒损失20 美元的风险,除非有机会获得相当于损失金额两倍的钱,即40 美元。”这一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称为“损失厌恶”,也就是说“损失造成的影响比收益大”。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在纽约视察时,走过欢呼的人群,他对身边的纽约市长说:“天哪!你看,那边有人对我竖中指。”纽约市长感到很诧异,那幺多人对你欢呼,总统阁下却只注意一个对他竖中指的人。伟人尚且难以免俗,何况凡人?

从更深角度,你会发现,对“坏”的关注,其实来自我们的进化本能,这种本能起因都是保护自身,躲避危险。对“坏”的关注,主宰整个大脑,人类的注意力,天然会被威胁吸引。实验发现,即使年仅8 个月的婴儿,面对蛇和青蛙的照片,会更快地关注前者,面对悲伤和开心的脸,同样会更关注悲伤的脸——甚至可以说,大脑对“坏”或者危险更敏感,对“好”或者善,则视而不见。

正是我们的大脑关注负面的特质,才使得我们可以更善于远离危险,也更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