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珺

1918 年,肆虐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全球数亿人感染。远在挪威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也没能逃过。幸运的是,蒙克最终战胜了流感病毒,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直接表达流感疫情的,就是他的《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画像》。

医学史家特蕾莎·索斯盖特这样描述这件作品:画中人怪异、憔悴、虚弱,或许还在发烧,是一个从坟墓里出来的病人、一个在寻找家园的幽灵。形似杏仁的眼睛沉重地垂了下来,从深陷的眼窝里向外瞧,却不相信看到了什幺。嘴唇厚实而干燥,头发蓬乱,胡须也未加修剪。他双臂懒懒地落在膝盖上,沉重得举不起来。两眼茫然,好像看什幺都要费极大的劲。这幅作品至今仍然触动人心,因为它展现了一个鲜活的、普通的血肉之躯面对疾病时的内心挣扎。

蒙克的作品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蒙克的生平也给人一种极其压抑的感觉,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把一生都耗费在一个无底深渊的边缘散步。有时候,我试图离开我那条狭窄的小道,加入生命旋转的洪流,但我总是觉得被不可遏制地拖向这道深渊的边缘。从我能回忆的时候起,我就有着一种深深的焦虑感,我曾试图用艺术来表现这种感觉。没有焦虑和疾病,我就像无舵之舟一样。”

在许多人看来,艺术应该歌颂生命的美好。那幺,观众还需要通过艺术正视那些生命中的焦虑、压抑甚至恐惧吗?文学评论家理查德·加纳罗在《艺术:让人成为人》中的这段话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通常,绝望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影响我们的方式有两种:其一,体验其丰沛的创造力对于我们而言,是对生命的肯定;其二,其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使我们能更加坚毅地面对生命。确实,疾病、死亡与焦虑,在艺术史上常能激发辉煌的视觉艺术、音乐、戏剧以及文学作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