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辰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乾坤世界,纷至沓来,出神入化,扣人心弦。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鸡鸣腔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赵月龙和他的鸡鸣腔皮影戏正被更多人看到。

一部剧里他表演了二十个角色

赵月龙,膀阔腰圆,身材魁梧,洪亮的声音底气十足。皮影戏红火的那些年,赵月龙一年有三百五十天在外四处演出。他喜欢走南闯北,家里老老小小近十口人的衣食住行都靠他一人挣钱养活。赵月龙常夸老婆能干,是他的定心丸,把家里打理得清清爽爽,不需要他费心。

今年闰二月初四晚上,赵月龙受沙洋镇农建社区一户为老人过90岁大寿的人家邀请,表演《四女寻夫》。这是一部讲述唐朝故事的剧本。七个人的团队里,七十多岁的赵月龙仍然唱主角,剧里三十个角色,他一个人就表演了二十个,整整唱了两个小时。

赵月龙有三个女儿,却没有一个继承他的衣钵。有人问赵月龙:“你一身技艺,怎幺不传给女儿呢?”他招徒授艺有三条原则:品德好、声带好、形象好,缺一不可,自家孩子也不例外。三十年前,赵月龙先后带过两个徒弟,但他们天赋所限,如今均已年过60岁,仍在学习中。赵月龙时常引以为憾。

几十年来,慕名前来想拜赵月龙为师的不乏其人,但符合条件的未必对皮影戏感兴趣,对皮影戏感兴趣的却又不符合条件。寻寻觅觅、挑挑拣拣,赵月龙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学徒,传承人问题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几年前,赵月龙被命名为湖北省皮影戏传承人。想到他年事已高,鸡鸣腔皮影戏前路迷离,沙洋县政府顿感紧迫,派专人联络,希望他在有生之年带出一两个徒弟,让这门独特的非遗文化后继有人。

有了财力和人力上的支持,招徒授课的事被赵月龙重新提上日程。很快,赵月龙所在的高桥社区经过多渠道宣传,一些对鸡鸣腔皮影戏抱有浓厚兴趣的人纷纷报名。

代代相传的牛皮影子

随着媒体对赵月龙皮影表演的报道,有人找到赵月龙,要买他的皮影子,出价1500元一个,赵月龙一口回绝。这些纯牛皮影子色彩浓郁鲜艳,形象质朴传神,是师父的师父们制作、传下来的家当,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民间俗称“龙晒衣”时,赵月龙就把它们拿出来,洗洗刷刷,抹抹擦擦,该添色的添色,该涂香油的涂香油,修缮一新后再重新装入箱箧。

代代相传的皮影子承载了岁月的沧桑,寄托了师祖们的心血,成为所有皮影老艺人对人世的心之所系。轻轻摩挲、赏视这批珍贵的皮影子,赵月龙满心欢喜。几十年相依相伴,它们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但他打定主意,自己哪天走时,绝不带走一张皮影子,全部上交县文化馆保管,供后人观摩、使用。

有人试图要赵月龙把唱词原封不动记录下来让他们带走,但皮影戏历来只准口授心传,不准文字流传,更不准外传,赵月龙当然要谨遵行规。若对方不识相,继续追讨,他便勃然变色拂袖而去。这是历代师父们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吃饭的家伙,岂能拱手让人?

近些年,随着政府对非遗文化的深度宣传,赵月龙开始反思,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皮影戏若继续墨守成规,只有死路一条。读过两年私塾、上过六年小学的赵月龙能写会唱,他决计趁着头清目明时,赶紧将自己肚子里的剧目用文字整理出来,传给后人。如今,他要做的是利于皮影戏传承之事,不怕将来面对师父问责,更不觉愧对列位祖师爷。实验初中的音乐老师宋继军听说赵月龙的心意后,果断表示帮忙整理。两年来,他俩将剧目按照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分门别类,已经整理出了十多部,但尚待整理的还有一百多部。

在皮影世界里活了几生几世

赵月龙70岁大寿时,各地的同行好友都来为他庆生唱戏,他自己的皮影戏班唱得最卖力,既要为客人们助兴,更要为远道而来的同行们露一手。这个平均年龄70多岁的戏班在表演的几个小时里,无不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赵月龙唱得最是豪情快意、酣畅淋漓,一会儿双枪对打,一会儿纵马飞奔,一忽儿跺脚呐喊助威,一忽儿伤心悲吟涕泣。文武场面配合非常紧凑,皮影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久违的皮影戏在锣鼓喧天里热闹非凡,在光影交融中妙趣横生,在浓郁乡土气息的曲调里走近生活。整台戏被他们耍闹得红红火火,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除了偶尔自娱自乐,赵月龙还带领他的皮影戏队伍走南闯北,参加市里的丰收节、县里的油菜花节、各地的庙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不久前,沙洋县在金水湾举办非遗文化宣传日表演活动。天门、沙洋各地的皮影艺人们齐聚一堂,同台竞技,切磋艺术。皮影戏联演大受欢迎,观众们反响热烈。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将搭建的标准皮影表演棚赠送给赵月龙。赵月龙如获至宝,但他把它交给高桥社区利用起来。

高桥社区的领导很重视,划出一块场地,决定成立非遗文化展示中心。“一定要按照我说的高度去做,差一分一毫,都不是原汁原味的皮影戏。你们要是自作主张,就算做好了,我也不上台表演!”

“新时代新气象,老戏法也要与时俱进呀!”在搭建表演棚的底座高度上,赵月龙和社区书记发生了意见分歧。参照观众的坐椅高度,社区给出了观看表演的最佳高度,从而制订了舞台的底座高度。但在赵月龙眼里,看戏就要满怀虔诚去仰视。看起来是底座高度之争,折射出的却是时代发展中传统与革新的矛盾、古老与新锐的对抗、当代与过去的摩擦。无论怎幺冲突,最终都会在调和中走向一致。

赵月龙把自家一楼连同门前的水泥场改造成乡村文化中心,组织成立了腰鼓队、十番锣鼓队、广场舞队、二胡队等,带领大家一起玩,高桥社区的文艺爱好者都能在他这里找到归宿。如今的赵月龙越活越带劲,他觉得自己在皮影世界里活了几生几世,早就勘破了人生真谛。“我这一生,扮人扮鬼扮神仙,活得值!”见人所未见,做人所不能,赵月龙说的不只皮影世界,还有他的人生境界。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