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汽车行业是烧钱的行业,50亿元能带来多大改变?

前有乐视与FF的“友好合作”,后又有乐视与阿斯顿·马丁牵手秀恩爱,以及不断有业界大咖加盟乐视和FF的公司,乐视汽车自成立后便一直停留在镁光灯下。

近日媒体又纷纷报道,乐视超级汽车首轮融资已经完成,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参与投资的包括产业资本、知名投资机构、保险和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

对此,乐视汽车表示,关于首轮融资,控股投融资部目前正在进行中,但关于目前传出的本轮融资额达50亿,暂时不予置评。按照此前披露的消息,乐视汽车计划于2016年二季度完成5亿~10亿美元Pre-A轮的融资。据悉,此次融资消息基本属实。

资金的考验

从2013年贾跃亭就开始思考如何进入汽车产业,乐视的模式从一开始就没有局限在仅仅制造汽车,而是要打造完整的互联网电动智能共享交通生态系统。2014年,贾跃亭亲自赴美考察数月,正式启动了乐视汽车生态的布局,也开始以个人资金投入到相关业务中。

2014年12月9日上午,乐视网CEO贾跃亭发布微博称,“移动互联时代,汽车产业面临一场巨大革命。潜行一年的‘See计划复制乐视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建立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使中国汽车产业弯道颠覆欧美日韩传统巨头,有效解决城市雾霾及交通拥堵,让人人都能驾驶超级汽车呼吸纯净空气。”乐视开始了其在造车路上的“蒙眼狂奔”之旅。

尽管贾跃亭信心满满,但在外界看来,对于这个成立十年,专注视频内容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要造智能汽车无异于天方夜谭。尤其是资金问题成为业界质疑和嘲讽的重点。重资产的传统汽车行业需要大资本、长周期的持续投入,而互联网公司乐视轻资产的模式如何能够承受。面对争议,贾跃亭曾公开表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即使把上市公司拖垮,我也要义无反顾。”

伴随乐视汽车进入量产阶段,生产、销售等需要大量资金保证,乐视汽车的真正考验也将到来。今年北京车展期间,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全球副董事长丁磊向媒体公开介绍,超级汽车在乐视生态架构下,与传统汽车企业相比,无论在研发周期,还是销售模式上,都大幅降低了成本。

即便如此,造车所需要的资金仍不是一个小数字,乐视汽车以及整个乐视生态正在遭遇一场资金链和盈利性的考验。

破纪录的融资

据媒体透露,参与乐视超级汽车融资的包括产业资本、知名投资机构、保险和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且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知名投资机构纷纷登门洽谈,希望能抢到首轮融资的份额,甚至有机构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乐视高管,确保能得到更多的份额。

据悉,特斯拉2010年上市时获得了2.26亿美元的融资,据近日特斯拉在一份美国证监会季度文件中宣布的那样,特斯拉将通过二次发行股票募集至少14亿美元,加速Model3投产。

去年夏天,有报道称蔚来汽车已经融资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腾讯、红杉、悦资本,距其计划的10亿美元仍有差距。这次50亿的融资已让乐视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融资记录。

乐视汽车在一年多前,提出互联网汽车生态模式,用轻资产的形式杀入重资产、长周期的汽车行业,曾长期遭受质疑。但不得不说,此次50亿元的融资是投资人对其未来发展希望的肯定。

究其原因,汽车行业专家张志勇表示,融资额度大小和很多因素相关,例如项目本身质量、融资能力、人脉资源等,传统汽车企业和资本圈距离较远,而乐视汽车的母公司乐视在资本市场始终占有较多人脉,过往融资经历比传统企业要多。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田永秋对此表示认同,之所以乐视汽车可以获得这幺多的融资,是因为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产业生态链,实现低价、免费、分时租赁等未来出行理念已逐渐被各投资方所认同。

50亿带来的改变

对如此大面积合作的乐视汽车超级电动生态系统而言,其需要的资金流是巨大的,“汽车行业是烧钱的行业,50亿元不会支撑太长时间”,田永秋表示,而且按照乐视汽车一贯的打法来看,这笔钱更多会用在体系的建设上,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可能会占一部分。

对于首次融资已达50亿元的乐视汽车来看,其下一轮的融资备受瞩目,“其下一轮融资大概会在2017年”,张志勇表示。

传统车企在前期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研发、生产线、零部件等方面,与传统汽车企业的路子不同,以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造车企业以外包代工形式进行生产,收益可以很快体现在财报上面。

田永秋表示,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研发核心技术上面,如蔚来汽车,在做好动力总成技术的前提下再寻找代工企业,这种模式也是目前乐视汽车考虑的模式之一。他认为,“在靠商业本身盈利(卖车利润摊薄)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从可预见的几年内来看,盈利不会为正”。

但从乐视汽车此前透露过的信息来看,乐视汽车未来并不会简单以销量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乐视一直宣传的生态系统可能是乐视汽车未来的盈利模式之一。

乐视汽车历时两年走到今天,在业界人士眼中,大概已经成功了一半。且不论这辆汽车能否最终走向市场,不过乐视汽车两年的发展历史,的确称得上是一辆“超级”汽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