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

先 秦古籍《山海经》所记录的地理范围有多大?虽然学者们争得面红耳赤,但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有一种世界论,推测考证新颖大胆,却也并非毫无根据。

所谓世界论,就是把《山海经》放入全球地理的视野下。持这种观点的,既有中国学者,也有西方学者。中国学者中,最具代表性者首先是章太炎,章太炎很早就发表了一篇《法显发现西半球说》,开创了中国学者探讨此问题的先河。之后,民国时期活跃的考古学家卫聚贤提出,殷商被灭以后,部分人逃到美洲,像《山海经》这样的文献,可能就记载了一些美洲特有的动植物和矿物。

此外,还有作家苏雪林认为,《山海经》所描述的海,实际上是指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印度海、地中海,她断定此书是描述阿拉伯海与阿拉伯半岛地区的地理书,而作者则来自古巴比伦,在战国时期由波斯学者携来中国。

法国学者维宁观点更为新奇,认为《山海经》中有部分记录是围绕科罗拉多大峡谷而展开的,它叙述了包括北美洲、中美洲和墨西哥湾地区在内的美洲地理。与之思路近似的是美国学者亨利埃特·默茨,她根据有限的《山海经》英文译本,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她按照三华里折合一英里的方式,考察了四条美洲山脉,发现《大荒东经》及《东山经》等章节记录的山脉,跟北美洲地图上的各山峰有惊人的对应关系,她把这些奇妙的发现绘成地图,写出了一本十分有趣的“山海学”着作,中译名为《几近退色的记录》。

默茨认为,《山海经》相当精确地描写了美国内华达山脉的黑曜石金块,旧金山湾的海豹,以及会装死的美洲负鼠。试举一例,《大荒东经》里的第一句话是,“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意即:东海之外有一个巨大的裂谷,“大壑”就是“大裂谷”,那里是“少昊”的国家。“少昊”就是朝阳神,或者说,早晨的太阳。默茨认为,此处所指的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壑”即峡谷,“少昊”在此扮演的是一个象征,指太阳升起的地方。她甚至认为“扶桑”指的就是玉米,是中美洲特有的作物。

此外还提到,所谓会装死的美洲负鼠,就是《山海经》中记录的称为“犰狳”的动物。这个犰狳,《山海经》里是这样描写的,说它形似兔子,嘴巴很尖,像鸟一样,黑色眼睛像猫头鹰,尖细的尾巴像蛇,一见人就装死。这可以说是精确地描写了美洲负鼠的长相,分毫不差。

放在历史学中来说,这个争论点其实就在于:中国人是否“发现”过美洲,这个命题如今也极具争议性。有人认为,从上古时代开始,北有大漠,南有瘴气,东面是大海,华夏文明很难越过白令海峡达到美洲。而以卫聚贤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坚持认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军队消灭了殷商,商的末代国王帝辛自焚。此时有一支殷朝军队,它的统帅叫攸侯喜,他所率领的二十五万人的部队,突然间全部失踪,下落不明,成为殷周史上的千古疑案。有人据此认为,他们实际上逃亡到了美洲,成为那里居民的一部分。这个说法得到了部分人的赞同。从这一方面看来,殷商文化,或者说,华夏文化和印第安文化之间,似乎存在一些耐人寻味的对应性。

比如,华夏神话与美洲土着传说中,都有同样类型的多日、射日神话。许多美洲印第安民族中,都流传着天上有多个太阳的神话,由于太阳肆虐,造成灾难,所以要将它们射下来。这类神话酷似中国的大羿射日,全世界只有这两个环太平洋地区的太阳神话中具有这一主题。

另外,美洲各地的印第安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这显示出印第安人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仍然保持着玉石崇拜的习俗,在世界各民族当中,中国人在这一点上与他们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