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车满为患,民意沸腾,社区干部想尽办法“螺蛳壳里做道场”,前脚刚开辟出了车位,居民满意了,后脚就接到了有关部门厉声问责——因为调整涉及绿化,尽管已经设法让绿化面积保持“动态平衡”,却仍难抵“毁绿”的批评。也有地方,既要整顿沿街商业,又要创造“活力经济”,也要照顾居民需求,还要确保井然有序,自上而下的“两全”指令,往往让一些基层干部陷入两难。

《解放日报》报道,这类让基层“吃力不讨好”的事,各地都不少见。其实,政策本身没有错,基层干部都懂。但缘何谈起“既要……又要……”,不少人就面露难色,准备好“伸头一刀,缩头一刀”?

专家分析,“既要……又要……”,本是强调要平衡有道,但却在执行中走了样。基层干部没有三头六臂,常没有被充分赋权,没有被充分赋能。一些领导自身忙于避责,却“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让基层干部承担本不应由其承担的责任、义务,“左右逢源”只能变成“左右为难”。 问题的背后,有制度设计的问题,有权责划分的问题,也有根深蒂固的观念问题。

“在县级、镇级层面,对上级政策不应该简单照转。要杜绝基层治理中的‘甩锅心态’,充分结合实际,给基层干部提供更多更充分的具体指导,使其明白到底应该怎幺做。其次要对其充分授权,使其权责相宜,这样才能激发出基层干部的干劲,使其更好为群众服务。”上述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