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电影《我的姐姐》故事讲的是,一名姐姐在父母双亡之后,面对年龄相差许多的弟弟,为了自己考研去北京的前途,以及家庭条件优渥的男友,不确定要不要对弟弟承担起抚养任务,陷入矛盾与痛苦当中。

但影片给人的观感,却并不沉重。原因有两个,一是影片在表达姐弟之间的冲突时使用了轻喜剧手段,二是观众内心有一份笃定——那就是大家都确信,姐弟会相依为命,影片会收获一个让人微笑的结局。

为什幺会有这份笃定?这要从我们的家庭传统谈起。在中国家庭当中,向来有“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的观念,另外,还有“手足情深”的说法。张子枫饰演的姐姐,虽然因为上学和工作,没见过自己的亲弟弟几面,但家庭文化的无形影响,在她的内心深处是很稳固的。况且,她身边还有一个鲜明的榜样:姑妈就是因为姐姐的身份,才对张子枫在片中的父亲有诸多的照顾。

一个问题至此油然而生:这对姐姐公平吗?不止是片中的姐姐,现实生活里所有当姐姐的人,都会考虑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追求男女平等意识如此强烈的时代背景下,观众对片中姐姐一开始对弟弟的排斥与拒绝更容易产生共情。但换位思考,如果观众自己处在片中姐姐的那个位置,也一样会在烦恼与纠结之后,选择照顾弟弟,就像弟弟所说的那样,“姐姐,我只有你一个亲人了”。

所以说,《我的姐姐》讨论的,根本不是父母偏见、性别歧视、二胎争议、家族纷争,虽然上述种种元素在片中均有表现,但更多时候只是作为故事的背景。影片讲述的核心,是人的本能,人心的柔软,情感的责任,以及生命内在的深沉联系。

张子枫一开始讨厌弟弟,是因为她没机会多接触他。一旦迫不得已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当那幺可爱的、顽皮的同时又对姐姐充满信任、依赖与崇拜的孩子,每天出现在你眼前,相信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也会由衷地产生保护欲,想要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

电影里的姐姐,之所以一开始时那幺决绝与冷酷,是因为她一直没有被看见。父母为了获得二胎生育许可让她装瘸子,童年时被寄养在姑妈家,如此等等,让姐姐一直游离于家庭之外。而在不得不接触弟弟之后,她被弟弟看见了,也被一个落到她身上的“家庭”看见了,更重要的是,她也被自己看见了。所以随着情节的进展,这个姐姐才一点点地变得温柔、深情起来。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会难以接受《我的姐姐》的故事,这里面藏有特殊的社会因素,比如不乏女性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足够关爱,长大成人之后无奈成为“扶弟魔”,这些网友会将一些情绪代入影片当中。

这种隔阂的存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归根结底,这不是现实生活中姐姐们的问题,而是家庭情感在流动过程中出现诸多障碍之后引发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对儿子和女儿一视同仁,如果子女之间能够有足够的感情交流,那幺“恐弟”的现象还会发生吗?

《我的姐姐》是奔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创作的。片中姐姐与姑妈在吃西瓜谈家庭关系时泪流满面的那一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一刻的泪水,不仅洗刷了姐姐与姑妈之间的误解,也冲刷掉了被附加于姐姐身份上的诸多杂质。

姐姐身上因为有女性的光辉和母性的存在,会让她们走往纯粹而又温暖的位置,因此看《我的姐姐》最大的启发与收获,应该是不分辈分、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的所有人,都能够从自己的身份当中找准属性,关爱自己的亲人,付出爱的同时也都能够收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