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然

3月3日上午8点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资阳供电公司”)雁江分公司员工蒋小康一早就来到“瓷娃娃”任万英家中拉货。他先是把任万英制作的100多件手工制品拉上车,再把任万英小心翼翼地抱上车,一起前往义卖现场,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之所以如此轻车熟路,是源于蒋小康已到过任万英家无数次。作为“红细胞”志愿者,蒋小康等人自2019年来一直帮扶脆皮骨病患者任万英,帮她义卖手工制品,为她改家中电路以方便她生活,再到平日里的关心问候,一系列温暖人心的行动,让任万英逐渐走出先天性罕见病的阴霾。

志愿服务暖人心,守望相助同前行,本着这一理念,蒋小康这样的一个个志愿者,组成了“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该联盟起源于2013年4月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启动的“红细胞”工程。

作为“红细胞”工程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王敏向廉政了望·官察室记者介绍,“红细胞”工程将志愿服务融入电力工作中,10年来不间断开展公益活动。10年间,20多家企业单位、数万名市民加入其中。“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最终成型,成为资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红细胞”带头人:“蒋跑腿”与“李妈妈”

蒋小康和任万英的相识,还要从一则新闻说起。2019年6月,蒋小康在一则新闻中意外了解到任万英的故事。于是他按图索骥,根据报道里的地址找到了任万英家。

“开门后,他说他是‘红细胞’志愿者,我很意外。”任万英对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般人只是看了新闻,同情我的遭遇,但像他这样自己找上门,说要给我提供帮助的人却是头一个。”

走进任万英的家中,记者发现各式各样的玩偶、挂饰等手工制品摆满了房间,她本人则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由于长期骨折,任万英早已无法站立行走,家中所有物品都只能放置在她够得着的高度。

看着任万英生活困难,蒋小康打算发动更多的“红细胞”志愿者力量,帮忙义卖任万英的手工制品。这一想法也得到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的支持。

在蒋小康的“跑腿”下,任万英的首场手工制品义卖活动在国网资阳供电公司雁江分公司食堂门口举行。志愿者们在现场卖力吆喝,大家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则同步开启“直播”模式。活动结束后,任万英算了算爱心义卖成果,一脸惊喜。看着手机里新增的“精准客户”,任万英乐得合不拢嘴。自那以后,任万英逐渐被公众所认识,帮助她的人也多了起来。此后每一年的不同时间点,“红细胞”志愿者都会为她组织义卖活动,帮助她生活自立。

担心任万英在家的用电安全,蒋小康甚至还自费购买了电线等材料,对她家中的电路进行改装。“以前开个灯都很费劲,现在他帮我把开关的位置调低后,我用起来方便多了。”任万英说。

心怀良善,一个微小的举动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李妈妈,感谢你们10年来给我的帮助与陪伴,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以后也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最近,“红细胞”志愿者、国网资阳供电公司雁江分公司营业班支部书记李佳铭又收到了帮扶对象廖燕的来信。

廖燕是“红细胞”志愿者帮扶的一名贫困孩子。她2岁没有了父亲,母亲长期在外,是奶奶将她抚养长大。廖燕8岁时,李佳铭所在的公司把她列为了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的对象。此后每年,李佳铭等人都会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10年来,“红细胞”志愿者不断地给廖燕带去精神及物质上的帮扶。

201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廖燕的喜讯传来——她考了总分500分,超出本科线55分。如今,已经在读研究生的廖燕自愿加入“红细胞”组织。“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和我有相似经历的孩子。”

谈起廖燕,李佳铭总是充满自豪,因为这是她帮扶的第一个孩子。2018年,一个有同样遭遇的孩子进入了李佳铭的视野。“萍萍的父亲去世,母亲失联,奶奶去世。因为母亲尚在人世,萍萍又无法被福利院接收,我们也很着急。”李佳铭说。

李佳铭只好发朋友圈求助。廖燕在看到朋友圈后,把萍萍的情况告诉了以前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徐秀菊。徐秀菊收留了萍萍,并照顾她的生活和学习。

“对萍萍来说,能有徐老师的照顾也是件幸运的事。不过,现在她步入青春期,对于很多事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时比较叛逆。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疏导,时刻关注。”李佳铭边说边向记者翻出与徐老师的聊天记录,满屏皆是对萍萍的关心。

从个体到联盟:10万人活跃在一线

蒋小康和李佳铭只是“红细胞”志愿者的一员。跳入河中救落水儿童,给困难群体送温暖,为烧伤儿童筹集医药费……如今,10万名“红细胞”志愿者活跃在一线,犹如“红细胞”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一样,为社会输送更多氧气,给城市治理注入鲜活动力。

“‘红细胞’组织最初发源于我们单位开展的党支部活动。借助电力工作可直达千家万户的优势,‘红细胞’志愿者便能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困难,帮助解决问题。”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党委党建部五级职员张锦杰向记者介绍,当时党支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将企业的中心工作与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帮助相结合,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之所以取名“红细胞”,是源于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中的“红细胞”特别行动组,剧中的“红细胞”特别行动组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到2015年底,资阳市委宣传部、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共同发起,联合农业银行、中国移动等14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学雷锋“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通过不断开展公益活动,许多市民也自愿加入,政府和社会团体也纷纷参与进来。

学雷锋“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成立后,立即释放出强大动能。这其中让张锦杰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帮助抗战老兵核实身份。

此前,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红细胞”志愿者付守彬在上门检修线路时,发现97岁的抗战老兵钟付江老人卧病在床,便将老人送到医院。在随后的帮扶过程中,发现老人常年伤病缠身,腿严重变形,其妻子也患有多种疾病。由于历史原因,老兵钟付江没能得到身份认可和相关补贴。

为帮老兵解决该问题,“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立刻上下联动,先是在医院工作的“红细胞”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现实帮助,其后媒体单位的“红细胞”志愿者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向社会征集有效信息,将有关信息反馈到平台。再联动民政部门的“红细胞”志愿者根据反馈信息联系到老人的战友。

两个月后,远在上海的95岁老人杨前树以口述的方式证实了钟付江的老兵身份。钟付江的身份最终得到四川省民政厅的核实、确认。

资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成立后主要在城市文明建设、精准扶贫、关爱困难群体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主要项目包括“向贫困家庭送电”“为贫困儿童赠送读本和学习资料”“义诊”等。

如今,“红细胞”成员单位已发展至140家,成立志愿服务队268支、志愿服务工作站点108个,开展爱心帮扶、扶贫济困等活动上千次。

资阳注册的“红细胞”志愿者已达10万人以上。在“红细胞”志愿者队伍中,除党政公务人员、企业家、文艺工作者等群体外,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

内控加外优:把“红细胞”暖流带进千家万户

“红细胞”从一个个个体汇聚成一个个单位,最终形成一个联盟,除了要有奉献精神外,更要健全内控机制,才能保证其可持续运行。

“社会公益服务,最主要是形成公益力量良性运作机制,使公益力量形成合力。”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吴东说,如果难以持续,公益工程便有可能“烂尾”。

为让“红细胞”工程具有可持续性,联盟单位积极完善联盟机制,制定《联盟章程》,明确了联盟宗旨、业务范围、运作方式。通过采取闭环管理、轮值主席制度,确保联盟运作发挥出预期效益。同时,明确会员入会准入程序以及会员退出机制,保证成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公益模式可持续发展。

王敏介绍,在流程管理上,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结合志愿者队伍的专业领域特点,制定和实施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握好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可行性、有效性,制定活动规范化的流程,注重对志愿者的培训学习。”

除了健全上述内控机制,外优也是志愿服务的要义。吴东表示,“红细胞”联盟发展到如今,“红”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如今,“红细胞”的“红”既是“志愿红”,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党旗红”,彰显企业的红色基因;更是“中国红”,彰显“顶梁柱、顶得住”的红色力量。

以此为引领,2021年,国网资阳供电公司以“红细胞”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永远跟党走”、“红细胞”爱心超市、“电力好邻居”等项目为抓手,建设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机制。

对此,国网资阳供电公司雁江分公司党委负责人王成刚回忆起之前大家实施的“电力好邻居”志愿服务项目。去年9月,四川进入“高温烘烤”模式,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一些小区出现了停电事故。对于邻居的不理解和质疑,他首先在业主群里亮明自己“电力好邻居”的“红细胞”志愿者身份,然后及时对接供电所,向领居们说明停电事件的前因后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像王成刚一样,在业主群或是邻居中亮明“红细胞”志愿者身份的人还有许多。不管是故障报修、用电宣传,还是爱心服务、各种支援,志愿者们都主动靠前服务。

如今,“红细胞”志愿者已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长期服务于资阳市各个社区,把“红细胞”的暖流带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