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俭 盖彦

青岛应加强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建设,变一日“旅行”为一周“旅居”,以康养旅居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兼具康养与文旅功能的康养旅居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海相连,交通便利,康养资源丰富。在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青岛宜居指数最高,名列第一。得益于丰富的旅居资源、优美的环境以及逐步完善的旅居康养服务设施,青岛康养旅居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通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青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数量渐增,“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青岛逐渐形成。在为本市老年人提供宜居生活环境的同时,青岛也吸引了大量周边省市甚至日韩等国的康养人群,这为青岛以康养旅居产业推进本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缺乏对康养旅居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青岛康养旅居产业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存在发展标准缺失、业态不完善、康养与文旅融合度不高、复合型人才缺乏、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营销不到位等问题。这导致已有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影响城市文旅产业长远发展。

为充分利用和挖掘青岛康养旅居资源,青岛应加强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建设,变一日“旅行”为一周“旅居”,以康养旅居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康养旅居环境和服务,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以康养旅居推进青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应使康养旅居产业植根于青岛宜居休闲的城市环境。依托本地优质的康养旅居环境,企业可提供多样化的康养文旅服务,满足人们对健康、休闲和品质生活的追求,有效推动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从业者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与趋势,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中老年人及其他潜在康养旅居者的需求、偏好和消费行为,把握康养旅居市场的发展趋势,精准定位康养旅居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结合青岛的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企业对康养旅居产业进行创新研究后,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旅居模式。例如,康养旅居产业可加强与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的合作,推动康养旅居业态与医疗、康复服务产业深度融合。

此外,康养园区可与酒店、医疗机构签约,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搭建10分钟医疗服务圈。一方面,医疗机构主动对接附近一定半径范围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民宿、酒店,与其签订服务协议,为其转型康养酒店赋能。另一方面,这些康养园区在运营中应借鉴滴滴、外卖等平台运营模式,搭建医疗应急上门服务平台,或选择在青岛市南区等疗、休养机构密集区域落地旅居康养项目,促进康养与旅居融合发展。

深化康养理念,打造特色康养旅居品牌。以康养旅居推进青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将康养元素融入本地文旅产业发展脉络中。青岛应发挥品牌之都的优势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整合青岛市康养学会等行业资源,打造康养旅居产业发展生态圈。

企业可开发一系列具有青岛特色的高品质、高科技、高文化体验的康养旅居产品,如山海养生度假、时尚医美之旅、东方禅修体验、山林野趣疗养、海水温泉康养、帆都海上运动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康养需求。

同时,依托青岛国信集团、城运颐养、旅游集团等企业,青岛应在文化、体育、展览、健康等板块发挥国有投资示范平台企业的场馆优势和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战略谋划、品牌宣传和推广,打造“康养旅居”的青岛品牌链群,提升青岛康养旅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制定相关标准,打造康养旅居载体空间和示范单位。近年来,青岛有一批康养产业园、生态示范园投入运营。但由于从业者缺乏培育康养文旅业态意识,行业缺乏相关标准,有的新建园区缺失康养功能,只能发挥部分文旅功能,社会效益不足;有的产业园区只重视康养功能,并没有与旅居市场紧密结合,影响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

针对行业现状,青岛市文旅局可牵头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卫健委等部门,委托青岛市康养学会、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等社会组织,制定康养文旅小镇、园区、街区、酒店等行业标准,开展康养文旅示范单位认定工作,打造康养旅居示范单位,为旅行社、研学机构开拓市场和吸纳客源提供依据。

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康养旅居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应重点扶持一批在康养领域具有显着优势和潜力的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跨领域、跨行业发展。

作为青岛康养旅居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新华锦集团、国信集团、海发集团、城运颐养、旅游集团、青岛中康旅居康养产业有限公司、青岛万林康养产业集团等企业应发挥康养相关板块优势,实施“康养+旅居”的融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自身研发能力、丰富服务经验、树立良好市场口碑。

这些龙头企业以其专业服务和创新模式,将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最终,青岛将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康养产业链,培养一批覆盖医养健康、康养旅居全产业链的大型企业集团。

构建完整的康养产业链,打通上下游资源。青岛应围绕康养旅居产业的提质创新,加快产业链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产业整合和创新驱动等方式,构建康养旅居产业生态圈,从而推动青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依托相关学会的学术引领、商会的组织企业、协会的联动行业等价值,青岛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使其在康养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服务提供、市场营销等环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随着康养旅居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青岛最终将构建起集居住、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康养旅居生态体系,培育一个相融共生的康养旅居产业生态圈。

加强康养旅居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康养旅居模式。青岛应积极探索,推动康养旅居与农业、体育、文化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康养旅居模式、丰富康养旅居内容。例如,企业可以开发农旅结合的康养项目,让游客在体验田园生活的同时享受康养服务;或者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结合户外运动和康养理念,提升游客身体素质;或者挖掘青岛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康养旅居产品中,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

在推动产业融合的同时,青岛所探索的医养结合模式、智慧化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模式、产业链整合模式、定制化服务模式更具有推广意义。未来,青岛有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康养旅居目的地,探索出具有青岛本土特色的康养旅居高质量发展先进案例。

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打造高品质康养旅居目的地。对于青岛而言,优化旅居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则有利于建设高品质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在交通方面,青岛应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捷性。

在餐饮方面,青岛应发展特色餐饮,满足游客的口味需求。

在医疗方面,青岛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确保游客健康和安全。

在住宿方面,青岛应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康养旅居酒店和度假村,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目前,青岛已经涌现出了一些口碑良好的高品质康养旅居目的地,例如:被誉为“世界四大稀缺海洋溴盐温泉之一”的青岛海泉湾康养旅游基地;拥有世界最美海湾的灵山岛森林康养旅游基地。

在文化方面,近年来,青岛涌现出诸多具有城市特色的人文景点。游客可在青岛啤酒博物馆参与沉浸式剧游、体验百年青啤酿造史。中山路历史街区、大鲍岛历史街区、台东三路步行街等特色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为吸引更多游客旅居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等人文景点所在区市文旅部门,应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社团作用,组织各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社团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演出活动。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康养旅居产业是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为此,青岛应对服务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同时,青岛应加强康养旅居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从而长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体验。

具体而言,相关行业专家可针对具体需求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技能;企业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康养旅居人才,为青岛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或通过设立康养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开展康养旅居示范,拓展康养文旅产业规模。“康养+文旅”是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康养+文旅”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拓展“康养+文旅”产业规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项目,青岛进行深入的“康养+文旅”模式探索和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例如,青岛可举办体育、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等多种文体活动。在体育方面,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举办了WSE田径邀请赛、青岛武搏大会、国际标准舞邀请赛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作为“帆船之都”,青岛举办过多场国际帆船赛事,在此基础上,城市可举办适合群众参加的帆船运动活动。

借助赛事品牌,这些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观赏和参与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机会,也为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康养消费客群提供了整合传播营销的机会。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丰富产品供给,青岛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康养文旅活动,进而促进餐饮、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促进青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近年来,青岛已通过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免费房屋设施、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家庭养老床位补贴、适老化改造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效提高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进一步出台或优化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康养旅居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康养旅居产业领域,推动康养旅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在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与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政府应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强与国内外康养旅居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青岛康养旅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