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昌芹

在到处是山、无山不洞、无洞不美的贵州岩溶(喀斯特)高原上,岩溶洞穴随处可见。听说在独山县有一个神仙洞,它是贵州岩洞之冠,全国罕见,实测长度达5公里,由大小12个溶洞组成,景观奇特,好像神仙游览的地方,因此人们称它“神仙洞”。

千姿百态的地下“大观园”

我们在初夏来到贵州独山县城南上道乡麻银寨,跟随导游去了一趟神仙洞。这个洞在一座陡峭的大山之中,山势雄伟,好似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我们沿着陡度达50度的山坡,踩着怪石,拨开藤蔓,盘绕而上。到了半山腰的洞口,导游拿出地形图,用地形地物法,估测洞口的海拔高度是950米。

一到洞口,我就感到凉意逼人。导游说,所有溶洞都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因为洞内空气对流条件差,受大气温度影响小,温度终年保持在16℃~17℃。

洞中,一片幽静、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仿佛进入沉睡的地下世界。导游打开手电筒,照着缓慢前进。刚进入蝙蝠洞,我放眼一看:一尊尊、一簇簇、一串串的碳酸钙沉积物,千姿百态,婀娜多姿,似群仙,似百花,似竹笋,似宝塔,似利剑……构成应有尽有的地下“大观园”。

莲花池的楼厅洞

我们随后来到直径达10余米的莲花池。这里挤满了游客,大家争相拍照。只见池壁由彩色环带状的石葡萄铺砌而成,池里盛满了洞壁的渗流水,倒映着洞顶成排的石钟乳。俯看起来,好像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一根高大的竹节状石笋,岿然屹立在池中央,足有20米高。

导游还教我们用学校里学过的知识,将手电筒照准石笋尖(这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一条斜边),再用皮尺量出手电筒到石笋基部中心的距离(这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用量角器测出这两条边的夹角,以夹角的正切值与相邻直角边的乘积,测出了这根石笋的实际高度。

穿过一片曲径幽长的石笋林,我们踏着石田坝,俯身翻越一个刚好能过人的吹风口,眼前突然感到豁然开朗,这就是有名的楼厅洞了。这里空旷诱人,中间有几根顶天立地的柱子,从洞底一直与洞顶相连。有人不解地问:“这柱子是怎样形成的?”

导游用手电筒从下到上把一根最大的柱子照了一遍,解释说,这柱子取名为石柱,它是由顶上的石钟乳和洞底的石笋,彼此连接而成的。她又指着另一根快长成的石柱说,那石钟乳表面上的渗滴水涓涓流着,它一边流,一边蒸发,一边沉积,形成上大下小的乳头状,表面的水流在乳尖处汇集,然后一滴又一滴地滴在下面的石笋尖上,使石笋不断长高长大。我仔细一看,乳头和笋尖的距离已经挨得很近,大约只差20厘米。导游说,再过200多年,一定能长成粗大的石柱。

导游顺手捡了一块动物化石,解释道:“这颗肿骨鹿的牙齿,已经石化变成了化石,从它死亡的时间来推算,已经有好几十万年的历史了。这说明,此洞在几十万年前就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生长200多年,只能说是地质时代中的一瞬间。溶洞中的沉积物,往往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因而色泽不一,五颜六色,十分鲜艳。

 别有洞天的花花世界

洞,时宽,时窄,时高,时低。我们一群游人有时信步而过,有时匍匐前进,尽管行程艰苦,但终于顺利到达最后一个支洞。我们沿途经过了巨大的厅堂,曲长的地下长廊,有一落千丈、令人心惊胆战的“断桥深渊”,有深不可测、水平如镜的地下溶潭,有艰险难行、寒气逼人的“吹口坳”,有茫茫苍苍的“洞中雪山”,以及恰如珍珠遍地的石葡萄坡。我观赏了种类繁多、国内少见的沉积珍品:垂枝倒挂的絮状石钟乳、栩栩如生的叶片状石钟乳、光彩夺目的晶簇状石钟乳、争艳怒放的喇叭状石花、内红外白的石蛋、如绢似锦的高大石帷幕、洁白无瑕的石瀑布、色彩明丽的“五谷丰登”石幔……这真是一座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水中又有洞,洞洞景观别致的地下花花世界!

导游指着那“断桥”下的深谷,我们听到传来的轰隆轰隆的声音。这不是风在吼,而是咆哮如雷的地下河在奔流,声音是那样沉闷。洞底两旁的松散物质,黑色的主要含锰,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材料;灰色的主要含磷,是重要的农肥,原来它们是地球上不可多得的矿物呢!

这座神仙洞主要受北东—南西向构造裂隙的控制,两个主洞沿此向做平行展布,其余10个支洞交织如网,构成了一座幽长曲折的地下迷宫。导游告诉我们,未来几年贵州省将在这里修建一个地下冷库,利用这个天然溶洞贮藏石油。这里,既能让游客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能让人们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