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军 刘春光

在水边或者海边度过炎热的夏天,无疑是人们向往的惬意选择。当火热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似乎也被热浪裹挟,而水边的世界则成为清凉的天堂。中国有句俗话,“欺山莫欺水”。看似平静的江河湖海边,其实可能潜藏着各种危险,有些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对这些危险及预防救治措施作简单的介绍。

夏季玩水,注意晒伤

夏季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烈,由于江河湖海水体的降温作用,人们在游泳、戏水时,会对阳光带来的热效应感觉不明显,在不知不觉中就造成了日晒伤。

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是强烈的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有研究表明,不经常接受日晒者如不做任何防护,在阳光直射下1 小时左右就可能出现日光性皮炎。

为预防日光性皮炎,建议避免在日光强烈时段(上午10 时至下午4 时)进行户外活动,同时注意妥善防晒,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穿长袖衣物等。在有上述防晒措施的情况下,也建议不要在烈日下活动超过2 小时。出水后,用温水、柔和的洗护用品对全身进行洗涤。

如已经出现日晒伤,可用湿毛巾冷敷患处,以镇痛并减轻不适,同时避免再次下水及接受日晒。皮肤晒后容易产生水疱,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无菌针头抽吸。如果感觉疼痛、瘙痒,切忌用手搔抓,避免二次损伤和感染。出现严重的全身日光性过敏反应(头痛、恶心、呕吐),请及时就医,接受抗过敏治疗。

下水游泳,谨防溺水

江河湖海的水情复杂,激流、暗涌、漩涡随时可能存在,且水深以及水底情况不明,溺水往往会发生在这些地方。另外,如果下水前准备不充分,在水温较低时肌肉容易发生痉挛,进而引起溺水。

注意不要前往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下水游泳前,应做5 ~ 10 分钟全身肌肉拉伸。下水过程要慢,一边下水一边将身体打湿,以使身体适应入水前后的温差变化,防止肌肉痉挛的发生。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不建议下水活动。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因体力消耗过大引起肌肉痉挛。游泳前和上岸休息时,应适当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发生溺水该怎幺办

对于溺水者

在发生溺水时,人们通常会很慌张,甚至盲目挣扎,这样反而会降低生存的概率。如果发生了溺水,最重要的就是先学着让自己冷静下来。

身边有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借力浮出水面。

如果周围有人,应立即呼救。

如果周围无人,要尽可能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采取仰泳位,将头部后仰,让口鼻可以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划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发生肌肉痉挛时,如果周围有人,应第一时间向周围人说明自己腿抽筋的情况,如果可以坚持,尽快游到岸边;如果周围没有人或已经无法动弹,可以调整为仰泳姿势,用手将抽筋那条腿的脚趾用力向脚背侧掰,待痉挛缓解后,再慢慢游回岸边。

如被水下物体(如水草)缠住,切莫惊慌,避免乱蹬,以免水草越缠越紧。如果周围有人,要向他们求助;如果周围没有人,可以先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慢慢解开或扯断水草,并尽快离开水域。

对于施救者

可充分利用身边的施救器材和物资(救生圈、救生衣、绳索、漂浮物等),尽早呼叫救援,非专业人士切勿贸然下水。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可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如果溺水者还有呼吸,意识清醒,可以给他盖上毛巾保暖,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再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溺亡的核心原因是呛水后缺氧,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因此当已昏迷的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关键的救治措施就是尽快使其恢复呼吸。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溺水者只是喝多了水,把水倒出来就可以了。实际上,控水无法改善人缺氧的状态,反而会耽误救援时间,还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回流,堵塞喉咙、鼻腔,再次造成窒息。因此,缓解缺氧,正确的心肺复苏才是关键。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抢救溺水者的利器。

防虫蛇,避海蜇

江河湖海边,常有蚊虫、蛇类等出没。有的问题看起来不严重,但是会影响我们在假期的舒适感和心情,极端情况还会危及生命。

蚊虫叮咬

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可以使用适当的药膏或抗过敏药物进行缓解。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建议及时就医。

蛇和毒虫咬伤

要保持镇定,不要到处乱跑,尽可能记住蛇虫的特征,便于医生对症下药。如果在城市受伤,要尽快到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治疗;如果是在野外,要用水冲洗,有条件的话,用弹力绷带轻轻绑住伤口近心端,然后到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注意不要用嘴吸出毒液,不要用手挤伤口。另外,不要将绷带绑得过紧,不要自行打开伤口。

海蜇伤及其他海生动物伤

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有毒液,可导致机体出现溶血、皮肤坏死,还可能对心血管、神经、肌肉、肾脏等造成损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局部刺痛、烧灼感,甚至可引起皮下出血、瘀斑或全身过敏样反应。

通常情况下,被海蜇咬后,为减轻对皮肤的伤害,要立即用镊子、木棍或戴上手套后去除黏附在皮肤上的海蜇触须,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触须或蜇伤部位,并及时就医。切记在去除海蜇触须之前,不要用淡水或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不要热敷或者冷敷,不要搓揉按摩,不要用毛巾擦拭,避免伤口处接触沙子,因为这些措施都可能加速毒素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