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

要非常命好的女人,才能到老都有人倚靠,随时可以撒娇,连打针这样的小事,都可以哀叫:“我怕……”我记得,剖宫手术前,家属在更衣室外止步,医生在手术室里等待……

孩子小年出生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地遗憾:那些我在孕期没来得及做的事。

没好好涂妊娠霜。忘了哪一天,我一低头,满肚皮是“藤蔓”,是“树枝”,是冰裂纹般扩散的妊娠纹,看小说学会的一个词“花肚皮”油然冒出脑海。

买过妊娠霜,朋友送过,虚应故事地擦过,但随即被医生说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吓住了。我太脆弱太慌张,只觉得连娃都可能保不住,大厦将倾,还考虑细枝末节显得有些荒谬。尤其是,同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那位邻室产妇,当她确定引产后,我想去安慰却无从开口。我站在她的床边,她背对我一声不吭,看到她床头柜上的妊娠霜,看到她标准的孕妇左侧睡姿,触目惊心。妊娠霜因之带着不祥意味,像与死神并行。

而其实,哪怕明天就要上火刑台,今天晚上还应该好好地做个补水面膜呀。前路迢迢,至少今天晚上脸部不紧绷,心儿安定。

没好好上孕妇课堂。住院期间,我上过两次课。一屋子孕妇,但仍是花红柳绿,我的病号服格外扎眼,人家难免会诧异地、同情地看着我。出院之后,我再没去过。我才搬了家,大部分时间宅居,既没找到合适的公交车线路,又没摸清附近的地形:我家正处于四环拐弯的角上,周围全是蛛网般的大道,密密麻麻,繁复错乱。我坐出租车都无法和师傅解释清楚具体怎幺开,只能胆战心惊,眼前不断出现路标,一会儿是“北京人民欢迎您”,一会儿是“北京人民祝您一路顺风”,一会儿又是“京石高速公路入口”……

我一定错过了很多育儿知识:喂养、洗浴、爱抚、辅食……我在产后向妈妈、向保姆、向书本不断地学习,但孕期的空闲,为什幺要全用在焦虑上?

坐立不安,在心里想一千次“怎幺办”,于事无补。不如强迫自己坐下来,好好完成该做的事。

没早早恶补育儿知识。产后第一年,我是靠《育儿百科》撑过来的。小年快一岁,我无意中和朋友逛街逛到了蒲蒲兰童书馆,才第一次发现世上有这幺多针对小朋友的彩色绘本——那时我还不知道这种读物叫绘本,单以为绘本是指几米、蔡志忠等的成人画书。我一次性给她买了《小熊宝宝》《噼里啪啦》……一大箱,甚至还极其超前地抢购了《幼儿图画双解英汉词典》。到小年四五岁时,我从每天的疲于奔命、困乏求存里渐渐摆脱,开始看育儿书,那些《七岁前决定孩子一生》之类的书还则罢了,“三岁前”的一眼都不看,心里无限自责:我已经荒废了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了。

而也许,连这自责都是无意义的。《育儿百科》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漫长,开始何必太急。但无论如何,如果我能利用九个月孕期,先做准备,至少可以挑在打折季买书,省一些钱。凡事,气定神闲来做,和急急忙忙来做,效果即使一样,成本还是大不相同的。

这个“兵荒马乱”的孕期,我错过的太多太多,正如经济学家所说的“稀缺头脑模式”,人的注意力全放在当前最重视、最稀缺的事物上——在我当时,就是胎儿的健康,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没有余裕考虑长远,天天火烧眉毛,哪里还能想到一年两年乃至十年八年?

我不能说这是谁之错,主要还得归咎于我的焦虑天性吧。而学会从容,学会忍耐,学会在狂风暴雨里工作生活如初,仍是我一生的功课。

(选自《三十八周零四天》,出版:译林出版社,定价:3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