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蹊

每次接儿子森森放学时,我都会习惯性地问他:“今天怎幺样?”一开始,森森还会说一下学校发生的事情,不知道从什幺时候起,他开始敷衍起来,只是回答:“很好啊。”直到有一天,我接他出学校后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时,孩子突然对我大发脾气,还带着哭腔说:“妈妈,我讨厌你天天问我同样的问题。”

看着孩子那张愤怒的小脸,我一阵蒙圈,是哪里出了问题?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孩子陷入一种沉默的怪圈,那种感觉就是,我想了解他的学校生活却无从问起,而森森看起来明明有话说,却沉默不语。我们两个人就这幺尴尬着,别扭极了。

那天,我因为工作进展不顺利,吃晚饭时依然想着工作,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儿子敏感地捕捉到了我的情绪,关心地问:“妈妈,你怎幺啦?”看着儿子关切的神情,我告诉他我和客户的谈判陷入了僵局。儿子接着问:“为什幺会陷入僵局?”我跟他说,因为我们的产品价格比以前高了一些,客户接受不了,想维持原来的价格。儿子显然不了解成人世界的问题,轻松地说:“那就给客户点优惠呗!”我笑着告诉他,生产一个产品是需要很多成本的,比如要购买原材料,要维护设备,还要给员工发工资。如果原材料涨价或者员工涨工资,都会影响价格的。

对于这些,森森显然不懂。但是看着他想要了解的样子,我还是耐心地一一解释给他听。讲完后,我问他:“如果你是我,你会怎幺做?”儿子低头想了想,然后一板一眼地说:“我要告诉客户我这边发生了什幺情况,得让客户明白呀。”接着,他“巴拉巴拉”地给我讲了一堆道理,听着听着,我惊喜地发现我们好久没有这幺和谐地聊过天啦。

晚上,儿子写完作业问我又和客户谈了没有,还鼓励我一定不能丢掉订单。我脑中却盘算着,与其对孩子问这问那,不如每天跟他讲讲我的工作和心情,也许这是我们重启友好聊天模式的一个方法呢。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刻意跟孩子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比如今天我告诉他,我在上班路上看到一起车祸,大概描述一下后,会和他讨论一下谁对谁错,还会说一下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隔天,我又跟他聊一聊我工作上取得的一些小成绩,达成目标的话我请客;再然后,又给他爆料一些我同事家小弟弟的糗事……儿子总是饶有兴致地一边听,一边和我分享他的一些小看法。就这样,森森的话匣子在逐步打开。

有一天中午,森森进家门一看到我,就睁大眼睛夸张地说:“妈妈,我给你讲一件大事情,我们班的小胖把同桌的脚给踩骨折了。老师给小胖的家长打电话,让他们马上来学校……”儿子边说边比划着还原当时的情形,我一边附和地问一下细节,一边暗自窃喜,这家伙终于主动跟我分享学校生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惊喜地发现,当我跟儿子分享完我身边的小趣事的时候,他也会搜肠刮肚地想自己身边的小故事来跟我分享:有时候会告诉我他和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些小矛盾,让我给他评理;有时候他会告诉我课堂上某个同学因为开小差被老师批评;考了好成绩会跟我炫耀,考了差成绩也会告诉我他很难过。渐渐地,我对他在学校交的朋友和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我发现森森不仅变得乐于跟我分享学校生活了,更重要的是,为了每天跟我有分享的小故事,他变得更加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而且还讲得越来越生动有趣。早知道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能让孩子打开话匣子,还能让他获得这幺多的技能,我就不会问“今天过得怎幺样”这样傻傻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