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时民

最近,曾参加湖南卫视《快乐男声》,从而进入演艺圈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年仅36岁。湖南籍的傅松爱嚼槟榔,他的口腔癌就是槟榔导致的。生前,他向世人发出了“珍惜生命,远离槟榔”的泣血忠告。

笔者曾去过湖南某地,在那里,看到街上不少人嘴巴都在不停地嚼动,地上时常有嚼过的槟榔渣。而且,槟榔广告到处可见。“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当时,这一句流传在湖南当地的顺口溜,说的就是近几年迅速风靡市场的网红“食品”槟榔。“食品”二字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在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没有列入槟榔,这意味着槟榔不再作为食品来管理,槟榔生产加工企业以后不能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

槟榔不仅是湖南人的消遣品,海南、广东等南方地区也盛行咀嚼槟榔。槟榔是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一种棕榈科常绿乔木,别名洗瘴丹,种名槟榔子。自古以来,槟榔既是供人们消遣的“美食”,又是一味功能颇多、疗效显着的草药。

凡是居住槟榔产地者,都十分喜欢槟榔。据药学专家介绍,槟榔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药用价值不错,不但能化痰止咳、解酒排毒,还能让人精神亢奋、缓解疲劳。槟榔还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对蛔虫、绦虫、血吸虫皆有作用,可以麻痹虫体神经系统。因此,南方地区很多人喜欢嚼槟榔。

但是,槟榔的优势与争议始终并存。这是因为槟榔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大量进食槟榔有患口腔癌的风险。据2017年湖南肿瘤数据显示,湖南口腔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列入湖南男性癌症死亡前10位。其实,槟榔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证明是一级致癌物,它含有大量的槟榔素、生物碱,其中生物碱会与口腔黏膜发生反应,使口腔黏膜纤维化,增加患癌的概率。如果是喜欢喝酒、抽烟的人嚼槟榔,患癌概率更高。

除了槟榔本身含有致癌物,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槟榔质地粗糙,咀嚼时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微小损伤和慢性刺激,长期、大量咀嚼则会引起慢性炎症,增加患口腔癌风险。

那幺,既然槟榔有致癌风险,为何人们还嚼它呢?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槟榔容易上瘾,难以戒掉。二是传统原因。据考证,早在东汉时期,学者杨孚就在《异物志》中记载了岭南嚼食槟榔的习俗。在湖南湘潭,婚丧嫁娶的回礼中一般都会有槟榔,有时不嚼槟榔会让人觉得不合群。三是认知问题。很多人不相信槟榔致癌的说法,认为是小题大做。其实,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区,并不是说吃了槟榔一定患癌,就像吸烟那样,吸烟并不一定患癌,而是致癌的可能性大。

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将咀嚼槟榔与吸烟并列为两大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强调“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

槟榔与癌症的发生存在正比例关系,即吃得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患癌概率越高。因此,尽量不要食用槟榔,切不可把它当作消遣食品长期嚼食。有口腔黏膜损伤者,应杜绝嚼槟榔。槟榔药用,应遵医嘱。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