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要娶什幺女人?

按常理,单身富豪们的身后应该不乏追求者,但李泽楷、丁磊、张朝阳,这些公认的经济新贵,为何一个个选择了独身?那些拥有亿万资产的富豪,居然不惜斥资千万,在近百家媒体“粉墨登场”,导演一场场火爆的“全国性的选妻秀”!

难道富豪找个意中人真的很难?他们究竟想娶什幺样的女人?

上海一富翁斥资数百万在全国100多家媒体刊登征婚广告。在某报有一整版的征婚广告,广告上的“征婚者素描”写到:“男,未婚,汉族,70年代出生,1米7余,硕士学位;私企总裁,年入千万,资产过亿,现居上海……”在广告中,还有一篇略带诗意的《爱事业更爱———好女孩》的短文。广告上对女方的要求中使用了“冰清玉洁”一词,拒绝的8种人是:1、观念前卫、行为出位的性经历者;2、奇装异服、举止另类的“哈韩族”;3、“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4、抛头露脸、卖弄风情的星和腕儿;5、娇生惯养、自视清高的傲慢千金;6、只会读书、不会生活的“书呆子”;7、风风火火、拼抢风头的“女强人”;8、海外女士免谈。

那幺,到底是什幺让富豪们在爱情上如此大动干戈呢?

1、财富至上:爱情为事业让路

对于富豪们在婚姻大事上的尴尬处境,业内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富豪们因事业而耽误了爱情”。青年阶段正好是恋爱的黄金时期,可恰好又是创业的最好时期,两难之下,很多人选择了后者。

2、在创造事业中丢失了爱情

马先生已经是一家给房地产做策划的私营公司的老板。他坚定地认为:“人家小姑娘愿意跟我一辈子,我就要给她最好的。怎幺落实呢?只有工作,赚钱。”

事业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幸福的希望,然而,爱情却也越来越远。终于有一天,女友提出了分手。“其实我早有感觉了,已经不能说意外了。但是,心还是很痛……”马先生年轻的脸上写满了惆怅。

3、富豪择偶的机会并不多

富翁找老婆难,一方面是“没时间”,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是“没机会”。

事实上,“钻石王老五”们并不缺乏爱情和激情,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缺少女朋友,但因为他们不需要婚姻来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对待婚姻会带有更多理想的成份,更加追求完美、真实,甚至到苛刻的地步。

4、人生目标错位:对婚姻并不感兴趣

专家认为,“钻石王老五”大都是高知型或者海归派,绝大多数都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把“繁衍后代”、“延续香火”等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目标。而且他们对成功看得更重,更容易感到危机,担心一旦做出某个错误决策导致失败,始终生活在重负之下。“先立业,后成家”是这些“王老五”们普遍持有的观念。因此,这部分人对婚姻本身兴趣也不大。

美富翁和他的"诺贝尔精子银行"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一本名为《天才工厂》的新书披露惊人密闻———美国亿万富翁格拉罕姆因创办了“诺贝尔精子银行”而闻名世界。但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格拉罕姆甚至打算斥巨资买下一个英国小岛,秘密打造一个适于“天才婴儿”生存的“天才岛”。

据称,“诺贝尔精子银行”只接受智力超群的诺贝尔奖得主捐赠精子,以创造出同样聪明的下一代,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胆的遗传工程试验”。书中披露,由于年轻时代深受纳粹影响,格拉罕姆对所谓“优生理论”坚信不疑。上世纪60年代,当格拉罕姆赚取了大约4000万英镑的“第一桶金”之后,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疯狂理论付诸实践。

遗憾的是,格拉罕姆的“天才岛”计划最终破产———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加入他的“高科技天堂”。无奈,格拉罕姆惟有决定在陆地上实现他的“天才岛”梦想。1980年,格拉罕姆在洛杉矶南部圣马科斯市创办了“诺贝尔精子银行”,最终,该“银行”只吸引来3位终身未生育的诺贝尔奖得主捐出的精子。1999年格拉罕姆去世后不久,“诺贝尔精子银行”也关闭了。但是,作为全美国最早的精子库之一,“诺贝尔精子银行”在创办的19年里,先后“制造”出200多名“天才婴儿”,而最早诞生的“天才婴儿”、出生于1982年的多伦·布莱克,后来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漫话脱衣史:回到裸体时代

近年来流行内衣外穿,不少女孩追随这种风气。作为一部历史,“脱”的过程相当缓慢。

像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除穿着极不科学的紧身胸衣和大撑裙外,还须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条裙,若要外出还须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顶插上羽毛、花朵、丝带及面纱的大帽子。据统计,体面的淑女至少背负10-30磅重的衣饰。

现藏于布鲁克林博物馆内的一件对襟长袍,外加长斗篷,是20世纪初的海水浴衣,即如今的“沙滩装”,其层次与繁琐令人咋舌,可见世纪初人们面对脱衣问题,远比今天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当淑女们的长裙刚离开地面,舆论界便戏谑道:“原来女人也是两足动物!”

早年的网球装是长袖衣、长裙和帽子,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叫兰格林的人将网球女装的裙下摆稍稍改短,立即引起舆论界的惊呼,称之为网球场的“裸腿之战”。

20世纪60年代无疑是服装史上重要的时期。一位来自威尔士的英国女子,玛丽·匡特,她一刀裁出的迷你裙,创造了服装史上最短小的裙子。

人类脱衣史中最具冲击力的应该是比基尼泳装。1946年7月,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岛爆炸了原子弹,18天后,一位名叫刘易斯·里尔德的法国人推出了胸罩样式的上衣和三角裤。那天他雇了一名应召女郎做模特,在一个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人们被惊呆了,这套被命名为“比基尼”的泳装,其震撼力绝不亚于发生在该岛上的核爆炸。

这样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巴黎、米兰或纽约的时装大师再一次剪短上衣的下摆,使女士露出了肚脐时,舆论不再惊讶。同样,当T型台上的模特穿着透露的时装时,仿佛人类的所剩无几的衣服又被脱去一半。从穿到脱,这不只是简单的衣着行为的逆行,而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