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毛南族聚居地区。花竹帽,毛南语叫做“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花竹帽蕴含着美丽动人的古代爱情故事:女子爱上一位勤劳慧心的青年,青年亦愿与女子永结同心,遂亲手精心编织一顶精美别致的花竹帽赠给女子作定情之物。它既是荣誉和美好幸福的象征,更是勤劳和爱情的激励,亦是当地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被誉为毛南族的“族宝”。

毛南族花竹帽在过去多被当做雨具使用,后成为毛南族服饰的组成部分。花竹帽在当地流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清代嘉庆年间出产的“竹笠极细密,少年妇女戴之”(清《广西通志》)。民国年间,该地区“出产最精致的斗笠”(《思恩县志》)亦被载入史册。

毛南族花竹帽的取材十分讲究,通常于夏至后立秋前选取修直匀称的筋竹和墨竹。制篾时,先破竹裁条,然后破扁篾、破薄篾,再在竹篾两头拱开梳丝,分篾细如发丝,用于交叉辐射、细密编织。黑篾系以蓝淀墨色染制,黄篾则以黄桅子榨汁染制。花竹帽的基本造型为平面和圆锥体的立体组合,编成的篾纹以五角星为中心,周边又按六角形环叠交叉辐射编结,整合定型后还要用上好的桐油炼膏涂刷。其帽形大方,花纹美观,结实耐用。2011年5月23日,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传承人谭素娟则是土生土长的环江人。上个世纪80年代,花竹帽编织技艺由于工艺复杂,且没有任何文字与图片记载,只能靠老艺人口头传授与示范,曾经一度濒临失传。90年代中期,当地政府邀请民间老手艺人出山开办花竹帽编织培训班,谭素娟第一时间报名。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开展传习活动,带动大批毛南族群众实现脱贫,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毛南族“族宝”,正在谭素娟及后辈传承人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编 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