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心

子涵妈妈有两个孩子,儿子子涵四年级,女儿子仪一年级。养育两个孩子,子涵妈妈走过了一段从“卷”到“反卷”的历程。

子涵妈妈注重阅读,在子涵很小的时候,她就带子涵阅读了大量绘本、认识了很多汉字。识字早,原本是孩子的优势,但进入小学学拼音,却成了障碍。因为课文中的汉字已经认识,孩子就习惯性地忽视拼音。勉强跟着老师学,却搞不清声母、韵母的关系。子涵妈妈为他学拼音大伤脑筋,子涵自己也苦恼,对妈妈每天要辅导他读拼音、写拼音十分抵触。

子涵妈妈对自己的理念失去了信心,就跟其他的家长一样,每个学科都给子涵报了辅导班。子仪渐渐长大,在幼儿园阶段,该报的班都报了。子仪也有一点令人头疼,她只爱读漫画书,不爱看文字书。哥哥子涵有明显的识字敏感期,她没有,她一直只对图画感兴趣。子涵妈妈想把她往文字书上引导,可就是不见效,只好把她送到辅导班。周末和节假日,子涵妈妈带两个孩子赶赴不同的辅导班,两个孩子都不大乐意,老念叨着全家出游、亲子阅读的快乐时光。

子涵渐渐长大,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辅导班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强,总是喊累、时间不够用。一次,子涵妈妈跟孩子们讨论辅导班的事情,询问孩子们上辅导班的感受。子涵告诉她一件事,让她大吃一惊。子涵有个同学,因为太累,常在辅导班上睡觉。而老师因为这名学生考得好,就默许了。这名同学的妈妈送完孩子,还要送另一个更小的孩子去上课,所以对此浑然不知。

子涵妈妈陷入沉思,她决定改变对待孩子们的方式。

子涵妈妈和兄妹俩商量后,将没有必要的小主持人课、英语课以及作文课都取消了,多出来的时间,根据兄妹俩的意愿去图书馆,让他们借阅喜欢的书籍,回家慢慢读。

子涵妈妈通过大量阅读、学习了解到,与其带孩子上那幺多课,将孩子的时间切割得七零八落,不如还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子涵妈妈庆幸自己给两个孩子都培养了比较好的阅读习惯。以前担心子涵写作文不好,而把作文班停掉后,孩子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不像以前那样听书只能听个故事梗概。子涵写作文时越来越有话说,而且语言生动活泼,似乎又恢复了小时候的心性。

至于拼音的问题,秋季开学后,子涵帮刚上一年级的妹妹学习拼音,突然就明白了拼音是怎幺回事。看他有板有眼地帮妹妹练习拼音,子涵妈妈十分感慨:“原来,孩子的学习真的是有时间表的,他那时候不会,不代表后来不会,真的不用急在一时。”

自此,子涵妈妈的心态更加放松,把两个孩子的学科辅导班都停掉了。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兄妹俩都特别开心。妹妹还是爱看漫画书,但是根本不用担心她将来的作文问题,她现在做“看图说话”作业,一幅小小的图片,就能讲出一个丰富的故事。阅读之外的时间,子涵妈妈和子涵爸爸就带着孩子们去逛博物馆,激发孩子们对历史、文学、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兴趣,将孩子们的视线从单一的课本中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带着两个孩子走过这一路,子涵妈妈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成长的道路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摘自《风流一代·青春》)(责任编辑 史旺平)